刘佳茜的论文笔记


3.25基于CIPP模式的高校课程思政评价初探

<h3>基于CIPP模式的高校课程思政评价初探</h3> <p>文章出处: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1.10 研究目的:借鉴 CIPP模式,采用文献调查法研究高校课程思政评价机制建设情况,发现课程思政评价过多关注结果而忽略课程实施过程或环境因素影响,因此,从课程思政<strong>教育环境</strong>、课程思政<strong>资源配置</strong>、课程思政<strong>实施环节</strong>和课程思政<strong>实施效果</strong>四个部分构建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旨在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实施,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文章框架: 课程思政现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稳定的心理品行,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立志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人才培养成效取决于课程思政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可见,新时代制定和完善课程思政评价考核体系极为重要。 课程思政<strong>含义</strong>:广义上来讲,指高校中通过所有课程进行全面、系统育人,狭义来看,聚焦于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高校课程思政的评价建设的现实分析 (一)高校课程思政评价理论探索有待进一步加强 课程思政<strong>评价</strong>指从课程思政教育环境、资源配置、实施状况、实施效果等方面对课程思政预设目标的达成程度进行检验。 课程思政评价结果的运用,应该基于循证思路,指向<strong>“主阵地”</strong>建设即卓越课程思政体系的精心打造,<strong>“主力军”</strong>建设即课程思政的学习型、反思型和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以及<strong>“主渠道”</strong>建设即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内涵式发展。 <strong>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方法讨论重点包含三个维度</strong>。一是从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等为内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系统。二是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原则出发构建评价系统的理论模型。三是从多元文化的视角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评价。 (二)高校课程思政评价实践探索有待加强 二、CIPP 模式与高校课程思政评价 (一)CIPP 模式概述 </p> <ul> <li>背景评价是在全面掌握评价对象的政策背景、现实需求背景、环境背景的前提下,探讨教育方式是否符合国家社会需求。</li> <li>输入评价是指对完成教育目标所需要的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的评价,例如实施课程思政时经费投入、仪器设备、课程软件和课程硬件投入等,也可以被认为是对实施教育实际行动的诊断性评价。</li> <li>过程性评价指对教育动态过程的评价,旨在寻求教育实际行动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反馈给教育执行者和行动者,高校根据过程评价进一步完善和调整行动方案。</li> <li>结果评价指对教育目标达成度的评价。 (二)CIPP 评价模式应用于高校课程思政的契合性 1.CIPP 模式的全员性符合高校课程思政全员育人理念 2.CIPP 模式的全程性符合高校课程思政全过程育人理念 3.CIPP 模式的全方位符合高校课程思政的全方位育人理念 三、CIPP 模式为高校课程思政评价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背景评价:课程思政教育环境基础水平。评价的方式方法包含:调查研究、文献法、访谈法等。 (二)输入评价:课程思政资源配置情况。主要方法有: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 (三)过程评价:课程思政实施环节情况(课前、课中、课后)过程评价采用的方法包括现场观察、随堂听课、跟踪监测、资料检查、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也可以采用大数据方式搜集数据,全方位收集课程思政实施的全过程。<strong>(可以设置三级指标)</strong>关注教师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情境的创设、现场教学的组织情况、学生兴趣的培养、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以及课堂表现情况、学生的德育素养情况等。 (四)结果评价: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教学效果考核学生课程思政实施前后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变化;课程影响指课程思政实施后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学生在专业实践中践行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情况,“四个自信”提升情况。结果评价采用的主要方法有:访谈法、调查法、观察法、资料检查法等。 四、基于 CIPP 模式的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指标体系构建 (一)基于背景评价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环境基础水平评价指标的选取 背景评价通过社会需求和学校改革需求两个指标进行描述 (二)基于输入评价的高校课程思政资源配置水平评价指标的选取 输入评价目的在于帮助课程实施达到计划的目标。整合相关研究,输入评价通过五个指标进行描述:组织架构、规章制度、人力资源、理论研究、经费预算。 (三)基于过程实施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行动水平评价指标的选取 课中指课堂授课过程,教师创设真实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融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能。教学实施过程中,灵活选择教学内容,贴近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贴近大学生生活,让他们感到亲切。课堂教学方式变革,通过采用探究教学、自主学习、对分课堂、翻转课堂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而解决抬头率低的问题。在各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环节,积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并在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基于结果评价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绩效水平评价指标的选取 结果评价通过教学效果和课程影响两个指标进行评价。课程影响可以从三个指标考核,一是课程思政实施后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二是学生在专业实践中践行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情况;三是学生“四个自信”提升情况。 </li> </ul>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