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内涵、构成和形成机理
<h3>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内涵、构成和形成机理</h3>
<p>文章出处:思想教育研究 2017.6
研究目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内涵、构 成内容,摸清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形成机理。
文章框架: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教育对象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因实实在在地收获体验而产生的持续的正向的主观感受,主要由心理层面的获得感、思想层面的获得感和行为层面的获得感构成。
一、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基本内涵
对于这一概念的深层次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前提是教育对象 的参与
教育对象的获得感与参与感密切相连。
教育对象的获得感不是教育者赐予的,而是教育对象通过亲身体验、切身感受而获得的,绝不是通过围观、注视就能实现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内容是实在的
主要表现在教育对象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后知识、态度、能力、情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三)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具有持续性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状态的一种描述,表达的是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给教育对象带来的总体上的效果。
(四)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指向是“共得”
这里的共得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生生共得。思 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并不是强调某一个教育对象的获得感,而是所有教育对象的获得感
二是师生共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教育者的教和教育对象的学是相互影响、密切联系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构成内容
(一)心理层面的获得感
心理层面的获得感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满足教育对象的心理需要而产生的肯定、正向 的感受
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深刻的思想品德认知。其二,强烈的思想品德情感。其三,顽强的思想品德意志。
(二)思想层面的获得感
所谓思想层面的获得感,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满足教育对象的思想需要而产生的满足感和 认同感。
(三)行为层面的获得感
所谓行为层面的获得感,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满足教育对象的行为需要而产生的满足感。 行为表现是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外在标志,也是最显性的获得内容。
三、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形成机理
(一)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内生机制
内生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生成的主观动因,它遵循的是“期望——参与——满足——认同”的生成路线。
(二)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外生机制
外生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生成的外源 动力,它遵循的是“期望——整合——优化——共建”的促生路线。
(三)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内生机制和外生机制的深度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内生机制和外生机制在形式和方法上互相补充、各有侧重,内生机制侧重于教育对象的主观愿望、动机,外生机制侧重于外部因素的引导、推动。
其一,找准教、学预期的“契合点”。其二,刺激价值感知的“敏感点”。其三,点燃价值践履的“兴奋点”。其四,升华主客获得的“结合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