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青少年学生锻炼行为的心理适应: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h3>青少年学生锻炼行为的心理适应: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h3>
<p>文章出处: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6月
研究目的::结合本土化情境和研究取向,试图分析和构建青少年学生锻炼行为心理适应的操作性维度及概念模型
文章框架:
个体发展离不开与外界环境的互动,<strong>人与情境整体交互作用理论</strong>(Person-context interaction theory)指出,个体以积极的、有目的的处于一个整合的、复杂的和动态的人- 环境系统当中。
本研究以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青少年发展与所处环境特征,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旨在探索青少年学生锻炼行为的适应现象,并引入操作性定义,将研究的对象具体化和经验化, 这对于推进相关领域研究的规范化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方法
1.1访谈对象
在校的中学生为访谈对象 33名
普通锻炼一周不低于3次的;体育队学生
1.2资料收集
1.2.1半结构化访谈
访谈内容主要涉及(部分列举):(1)你为什么参加体育锻炼?(2)你认为体育锻炼对你的日常学习生活、社会交往有怎样的影响? (3)当有其他原因阻碍你参加锻炼,你如何想?怎样做?(4) 你如何处理体育锻炼与日常生活学习之间的冲突?(5)请描述你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的感受(分别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回答)。(6)锻炼是否给你带来改变,你如何评价这种改变?(7)你觉得锻炼行为对你的日常学习生活有哪些困扰吗?访谈提纲根据初步资料分析的结果不断进行调整。
1.2.2访谈程序
2结果与分析
2.1资料的分析编码与模型建构
2.1.1开放式编码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161584e1828f5f243bcbbd40452514f0&amp;file=file.png" alt="" />
2.1.2主轴编码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4474c9c003e864c67269ae0e27a967d9&amp;file=file.png" alt="" />
2.1.3选择性编码
本研究确立“青少年学生锻炼行为心理适应的结 构维度和作用机制”为核心范畴,根据研究脉络,从资料中概括出故事线:<strong>锻炼行为投入、锻炼行为调节、锻炼行为体验、锻炼行为结果的心理适应</strong>这 4 个主范畴是青少年学生锻炼行为心理适应的主要结构维度。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ab96cdb777c15fa5deb7e3913d33f9f0&amp;file=file.png" alt="" />
2.2理论饱和度检验
3 讨论
3.1青少年学生锻炼行为心理适应的操作性结构维度及定义
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提出了关 于青少年锻炼行为心理适应的操作性维度包括:锻炼 投入的心理适应(自主性内化、控制性内化)、锻炼 调节的心理适应(动机冲突调节、情绪调节、注意控 制调节)、锻炼体验的心理适应(积极情绪、心理困扰) 和锻炼结果的心理适应(自我概念、人际关系)。
初步 将青少年锻炼行为心理适应的操作化概念定义为:青 少年锻炼行为与环境互动过程中,经过不断努力和调 节,形成的较为稳定、和谐的锻炼行为投入、调节、 体验和结果的心理状态。
3.2青少年学生锻炼行为心理适应各维度的理论阐释
3.2.1锻炼行为投入(动机内化过程)
3.2.2锻炼行为调节(意志过程)
3.2.3锻炼行为体验
3.2.4锻炼行为结果
4研究的局限和未来展望
其一,本研究被试在数据编码过程中未对影响个性心理的重要因素如<strong>性别</strong>加以区分,因此本研究无法知晓基于性别特征的心理结构是否存在差异,未来研究可选择把不同性别被试的原始资料分别进行编码分析,更进一步地探讨<strong>不同性别青少年学生锻炼行为心理适应的差异性。</strong>
其二,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有利于建构和阐释所调查被试的心理结构,但缺少对整体内部心理机制的分析,概念模型的形成 还停留在理论的推测和对资料的整体把握上。
5结语
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以发展的视角对青少年学生锻炼行为心理适应的操作性维度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