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内涵、逻辑及其实现
<h3>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内涵、逻辑及其实现</h3>
<p>文章出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年12月
文章框架
一、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理论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或暂时结束后,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者由于切实获得某种需要的满足而产生的持续的、正向的主观体验。
1.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基本规定
第一,强调能动性。
第二,强调真实性。
第三,强调正向性。
第四,强调持续性。
2. 两大参与者获得感的辩证关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获得感的内在逻辑
1. 作为教育者的被需要感
被需要,是指某人某事某物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得到证明和确认。被需要感,是指人们对自身存在价值和意义得到证明和确认后的主观感受。没有被需要感,就不会有获得感。
2. 教育事业的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是指教育者能从心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并能对这项事业的各个方面做出积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从而愿意长期从事这项事业的主观心理感受。
3. 教育过程的互动感
在有效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得到教育对 象的回应,并与其产生互动,从中获得互动感。
4. 教育结果的成就感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获得感的内在逻辑
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出发,其获得感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1.作为人的被尊重感
2.参与过程的愉悦感
教育对象是否有愉悦感是衡量其获得感的重要维度。
3.参与结果的实在感
实在感的评价主体是教育对象自己,而不是教育者。
4.成长需要的满足感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要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就决定了教育对象成长需要 的满足感是其获得感的核心部分。
四、在改革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1. 以教育理念改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2. 以教育内容改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3. 以教育话语改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4. 以教育方法改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5. 以课堂教学改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