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茜的论文笔记


4.17学校体育获得感论析: 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

<h3>学校体育获得感论析: 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h3> <p>文章出处: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0.8 研究目的: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学校体育获得感的内涵、生成逻辑进行理论建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学生学校体育获得感的主要路径。 文章框架: 在新的历史时期,“获得感”可以成为衡量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良政基准和善治标尺,开展学校体育获得感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现状:研究很少 <strong>季浏等在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中,提及了学校体育获得感,并认为新时代学校体育应该切实保障学生在学校体育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strong>[4]季浏,马德浩.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J]. 体育科学,2019,39( 3) : 3-12. 本研究以学校体育作为研究视域,以获得感作为切入视角,聚焦学校体育获得感的概念及生成逻辑,尝试对学校体育获得感进行理论建构,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升学校体育获得感进行探索性思考,以丰富学校体育获得感的理论研究,并为后续学校体育获得感的提升提供一定借鉴。 一、学校体育获得感的概念 <strong>获得感</strong>是一种主观感受[5],是指人们的利益 得到维护和实现后产生的实实在在的满足感和成 就感[6 <strong>学校体育获得感</strong>指的是学生通过参与学校体育活动,在自身的体育教育需求获得满足后产生的一种积极的主观心理感受。 ( 一) “获得”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二) “获得”具有丰富多元的内容 二、学校体育获得感的生成逻辑 (一) 程式性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8d1d6815fa548ee9e8d32a93f98bc2da&amp;amp;file=file.png" alt="" /> (二) 层级性 不断为学生提供更高水平的体育“获得”是提 升学校体育获得感的重要路径之一 (三) 具身性 具身认知注重身体在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8],认为身体是人们进行思考的基础,认识的内容往往来源于身体。 不同运动项目对不同感官的依赖程度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身体感官动员的种类及利用的程度决定了学习的效果。通常情况下,调动的感官越多,收集的外界信息越丰富,生成的获得感也就会更饱满。 (四) 普惠性 首先,从学校体育的性质来看,其本质属性是一项公共服务,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有效的体育参与和体育获得,切实感受到学校体育带来的获得感,这是其最重要的价值指向。 其次,从教育公平性来看,学校体育有责任和义务让每一位同学都享受到同样水平、同等质 量的体育教育,这是学校体育存在的基本伦理。 (五) 多维性 娱乐趣味获得感、体能技能获得感、精神品德获得感是学校体育获得感的主要维度 (六) 适恰性 学校体育获得感生成的适恰性是指学校提供的体育教育是不是合适的、恰当的,衡量的标准是学生是否获得了令自己满意的体育教育,如果学生满意,那相应的获得感就会生成。 三、学校体育获得感的实践路径 (一) 把握关键衔接,提供精准引导 以1000米为例 1.从感受到感觉,是机体觉察客观刺激到产 生具体体感的过程。运动负荷会让身体感觉到不舒服,在负荷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趣味化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尽量转移学生注意力,减少其身体承受的生理压力 2.从感受到感知 生理不适仍然存在此时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神经肌肉工作的原理、生理“极点”产生的原理,以及“超量恢复”等生理学知识,目的在于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学生知晓各种生理现象背后的原理、理解运动负荷背后的价值,并逐渐对运动负荷产生认同 3.从感知到感悟阶段 体育教师应组织学生积极分享体育锻炼的感想,融入课程思政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实现学校体育立德树人、身心并育得终极目标 (二) 构建课程体系,加快标准建设 (三) 激发所有感官,确保“身体”在场 学校体育获得感生成的具身性意味着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要将身体摆在突出的位置,将身体从 被动接受改造的认知局限中解放,充分发挥身体在体育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调动身体所有感官,激发感官所有潜能,将获得感的生成建立在“体悟” 的基础之上,体育教师要善于将“身体思维”创造的信息作为创新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方式。 冯振伟,张瑞林,杜建军.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体育 教学意蕴及其优化策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7( 5) : 97-102. (四) 服务全体学生,破解发展矛盾 (五) 认识多感价值,力求多感并获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6a21aedd390ce8f561ae99629c88d2e5&amp;amp;file=file.png" alt="" /> (六) 赋予学生权利,保障有效供给 四、结语 <strong>共享发展理念</strong>下学校体育获得感提升的公平保障机制,以及学校体育获得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等,都是未来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研究主题。</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