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茜的论文笔记


4.20质疑与思考:软组织损伤康复中是否应摒弃冷疗?

<h3>质疑与思考:软组织损伤康复中是否应摒弃冷疗?</h3> <p>文章出处: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 第48卷 第1期 研究目的:对冷疗在软组织损伤康复中应用的相关质疑做了总结,并对今后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文章框架: 1 冷疗在软组织损伤康复中的应用 冷疗是一种通过将热量从体内排出以降低组织温度的治疗方法。现如今,冷疗在医学领域应用日益广泛,是运动医学和急性损伤康复(如软组织损伤)中的常规治疗手段。 冷疗可以通过降低皮肤和肌肉的温度引起局部血管收缩;减少水肿形成、降低组织代谢和减轻疼痛。可以减轻肌肉痉挛和降低酶活性,并通过降低组织细胞的代谢以及损伤的面积,使组织在缺氧状态下也可以保持活性,降低继发性损伤的风险。此外,在冷疗作用下,局部神经传导速度会减慢,血管通透性和收缩性也会降低。 2  软组织损伤早期治疗原则的变迁 最初的急性损伤管理ICE原则包括了冰敷、压迫和肢体抬高→1978年,当时Gabe Mirkin博士提出了“休息、冰敷、压迫、肢体抬高”的RICE原则→4 年后,RICE原则继续演变为 PRICE,“ 保护&quot;被加入这一原则→14年后,“保护、适量负荷、冰敷、压迫、肢体抬高”→2019年两个原则,损伤后即刻应该:“保护、肢体抬高、避免使用抗炎药物、压迫、教育”;损伤数日后:&quot;负荷、保持乐观、血管生成、运动” 3  冷疗在软组织损伤康复中有效性的质疑 3.1 传统冷疗的局部降温作用 冷疗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其降低组织温度的能力。要想通过诱导局部镇痛、减少神经传导来实现治疗效果,皮肤温度通常需低至13.6℃ 左右。而直接用冰敷在皮肤上对组织进行冷却,至少需要15~ 20min才能降到足够低的温度,且基本无法降至理想的目标温度。这使得局部冷敷的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由于低温造成的组织坏死和“冰烧伤”,甚至永久性神经损伤,这些负面作用也会延缓损伤软组织的康复进程。 一方面,不同个体对同一种冷疗方式所引发的反应存在很大差异。另一方面,不同冷疗方式的降温效果也不相同。可见,传统局部冷疗的降温效果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3.2 冷疗对组织恢复和再生过程的影响 冷疗可以通过降低损伤部位的温度和血流量来减少组织的代谢率,从而减轻急性损伤后发生的炎症反应.冷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损伤软组织的肿胀以及疼痛,却并不会加速损伤的愈合过程和组织再生。 冷疗法,尤其是冰敷法,可能会导致组织修复受损、产生过度的胶原蛋白和纤维化反应。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建议谨慎使用冰敷疗法,以免其钝化抑制人体的自然愈合、疤痕生成和组织再生过程。 动物实验报道的负面影响是否会同样发生在人体样本目前仍无法完全确定 3.3 冷疗对人体功能表现的影响 速度、功率、基于灵敏性的跑步任务产生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降低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柔韧性和活动度,反复使用会减弱阻力训练后的力量增长。上肢灵活性和准确性也会降低。对冷疗功能表现的大多研究使用的冰敷持续时间基本长于 20 min,甚至持续 45 min。对于运动员,应该使用持续时间较短的安全冷疗手段或在返回赛场之前进行渐进式热身来加快恢复。 4  冷疗在软组织损伤康复中应用的思考 4.1 有关冷疗疗效证据的质量等级低 尚无高质量的人体研究证据证明其对软组织损伤的有效性。 冷疗法应用的时机应在最初损伤反应后尽快进行,尤其应集中在损伤或运动后的前24 h 内使用,以减少损伤或运动后发生的继发性损伤反应的增殖。 4.2 传统冷疗处方参数的选择 冷疗法相关作用机制涉及生理、生物力学、生化甚至心理,因此应该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设计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冷疗的有效性取决于其维持肌肉温度降低的能力以及可以治疗干预的持续时间.对于传统冰敷冷疗而言,普遍接受的冷疗持续时间是20 min,且需要避开浅表周围神经区。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具体目标针对性地选择冷疗的持续时间。如果目标是减轻继发性损伤,则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来降低深层组织的温度从而减少代谢;但如果目标仅仅是减轻疼痛,应降低不受脂肪组织层影响的皮肤表层温度。 从原发性损伤即刻到继发性损伤加剧之前进行冷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的破坏程度,降低软组织进一步损伤的风险,增强其再生能力 4.3冷疗处方的方式选择 临床上常用的冷疗方式为冰袋、冰按摩、冷却剂喷雾、局部冰水浴等 全身冷疗法:降低组织温度、减少炎症、镇痛和增强运动后的恢复;相变材料冷疗法:在运动后减轻肌肉疼痛和促进力量恢复等其是否具有加速软组织损伤恢复的效果尚未得到足够验证。低温冲击疗法可以加速软组织损伤后的恢复和愈合。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ef2fc41b6a14c123a0269fbaae414f56&amp;amp;file=file.png" alt="" /> 5 总结 综上所述,冷疗在软组织损伤康复中应用广泛,然而其可能会延迟软组织损伤部位的愈合和恢复过程,并对康复进程产生负面的影响。针对在软组织损伤康复实践中是否应该摈弃冷疗的争议,作者认为相关的决定应该基于高质量的研究证据。为了更好地评估不同冷疗方式的潜在效用,需要考虑不同的靶人群、损伤类型和治疗方案,并需要具有高方法学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作为证据支持。 在考虑应用冷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时,同样需要设计和控制好冷疗方式、局部或全身、物理药剂、冷却目标温度、时间等相关因素。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随着科研人员批判意识的增强和科学设计的不断完善而演变,但目前尚未存在所谓的“最佳”冷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康复治疗目的以及个体实际情况,选取最“适合”且“正确” 的方案应是当今临床工作者不断需要完善和学习的能力。 本文总结了传统冷疗的利与弊,提出了几种新型的冷疗方法供我们学习探讨,但未给出最佳冷疗方案,在临床上的应用也需要后人继续研究。</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