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及其提升
<h3>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及其提升</h3>
<p>文章出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研究目的:剖析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生成逻辑,面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必要着力探寻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路径。
文章框架:
从理论和现实层面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探寻其提升的实践路径,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来说至关重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生成逻辑
“获得感”一词指的是主体基于一定的获得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由于这种心理感受是在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是积极的、正面的。
1.内在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生成的动力源泉
2.实际获得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生成的前提条件
有了“获得”不一定有“获得感”,但没有“获得”一定不会有“获得感”,实际获得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生成的前提条件。
实际获得指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对象在客观和主观层面的收获,包括客观层面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获得和主观层面思想、政治、道德以及心理方面的获得。
3.主观体验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生成的必然要求
有了实际获得并不必然产生获得感,实际获得需要和主观体验有机结合在一起,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才能由此生成。
二、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现实审视
1.主体认知不足,“最先一公里”仍难迈出
内在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生成的原动力。
要求教育者要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关注教育对象的利益诉求,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
2.供需矛盾凸出,“中梗阻”现象仍难消除
3.价值认同不足,“最后一公里”仍难打通
三、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路径
1.把握“教”与“学”的需求共契
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都有着“教”与“学”的预期。
一方面,教育者要掌握主体内在需要,设定合 理教育目标。另一方面,教育对象要消除内心固有偏见,形成正确认知态度。
2.推进“供”与“需”的双边参与
3.发挥“得”与“感”的同步效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