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经典扎根理论新视角:认识不足、应用原则与操作流程
<h3>经典扎根理论新视角:认识不足、应用原则与操作流程</h3>
<p>文章出处:图书馆论坛 2024
研究目的:阐述经典扎根理论的应用核心原则,得到一种有别于当前国内两大版本的新操作核心流程,以期为全面认识该方法论提供参考
文章框架:
引言
1 国内对经典扎根理论的认识不足
集中在研究问题来源文献分析、数据收集与分析分开进行、淡化备忘录使用、混淆编码程序、采用录音和软件编码、研究流程存在差异等方面,可归纳为应用原则认识差异和研究流程认识差异两大类。
1.1应用原则认识差异
研究问题来自文献。在国内现有的声称应用经典扎根理论的文献中,鲜见研究问题来源于“数据自然涌现”的案例,绝大多数研究问题来源于对过去文献的梳理分析。
数据收集分析隔开。Glaser 和 Strauss 认为,数据的收集、编码和分析这三种操作应尽 可能同时进行,从调查开始到结束,这三种操作应不断交织在一起,明确分离每项操作会 阻碍理论的生成。Holton 等就强调:“持续比较、理论抽样”都是经典扎根理论的“基础支柱”
淡化备忘录的使用。
混淆理解编码程序。
经典扎根理论编码程序为开放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编码。显然,这与正确的经典扎根理论编码程序“实质编码(开放编码、选择编码)、理论编码”存在本质差异,背离了经典扎根理论编码程序的核心思想。
数据录音软件编码
1.2研究流程认识差异
总结提炼得到的核心流程却为: 进入兴趣领域——目的抽样(开放编码)——问题及核心类别涌现——理论抽样(选择编码)——理论饱和——理论编码——理论生成
2 经典扎根理论应用核心原则阐述
总结该方法论的应用核心原则主要包括:问题涌现、持续比较、理论抽样、获取关键数据、实质编码与理论编码。
2.1研究问题应来源数据编码
研究人员应该研究该领域参与者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应该存在的问题或专业人士所说的重要问题。
2.2 研究过程应注重持续比较
2.3 丰富理论应采用理论抽样
2.4 资料收集应获取关键数据
2.5数据分析应认清编码程序
3 经典扎根理论操作核心流程探讨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9c6c459703fd56f4d45d57fd9f765004&amp;file=file.png" alt="" />
3.1进入兴趣领域
3.2目的抽样获取数据
3.3开放编码
3.4问题及核心类别涌现
3.5理论抽样获取数据
3.6 选择编码
3.7 理论饱和
3.8理论编码
3.9 理论生成及阐释
4结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