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高校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 CIPP评价模式的理论框架
<p>[TOC]</p>
<h3>高校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 CIPP评价模式的理论框架</h3>
<p><strong>文章出处</strong>:高校体育管理 第16卷 第1期
<strong>研究目的</strong>:本研究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理论框架,以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政策文本和质性访谈结果为依据,在初选课程思政教育活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通过测量工具(量表)收集研究样本,在对样本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因子分析和信度检验后,形成了稳定的“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四维结构,并分离出政治环境、课程资源、教学方案、教学效果等 11 个二级指标(公共因子),同时以因子分析过程中所产生的因子得分系数对各级指标进行权重赋值,从而完成指标体系的构建。
<strong>文章框架</strong>:
一、问题缘起
课程思政开展与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育人元素发掘不够、应用不当和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所以,如何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是当务之急,而建立一套科学的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则是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
二、文献回顾与 CIPP 评价模式的引入
(一)文献回顾
当前学界主要从课程思政的概念与内涵 、课程思政的本质 、课程思政的功能与价值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以及两者的结合方法、高校课程思政的技术路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与对策高校课程思政满意度评价等方面开展研究。</p>
<ul>
<li>在有效性评价方面,有学者通过层次分析法初步建立了以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学生认知、学生发展、课程考核5个维度为基本框架的评价模型 。</li>
<li>在课程思政绩效评价及其指标体系构建方面,有学者从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思政元素映射6个维度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3个层次上建立了评价体系。</li>
<li>还有学者以教学团队、教学管理、教学特色、教学研究4个一级指标和能力素养、师德师风、团队构成、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教学质量、表彰评优、社会评价、教学改革、教学研讨 10 个二级指标为基本框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二) CIPP评价模式的引入
从广义上讲,课程思政就是通过思政课、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特定育人理念支配下的教育教学行动。
CIPP评价模式强调教育评价的改进作用,能够满足教育改革活动评价及教育教学效果评价的需要,因此在高等教育各项实践活动中借鉴 CIPP 评价模式有着积极的意义。
CIPP 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丹尼尔·勒罗伊·斯塔弗尔比姆于1967年对泰勒行为目标模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一模式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4项评价活动组成。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79cf2fa9511646cb6d66a20e62b71447&file=file.png" alt="" /></li>
<li>背景评价旨在分析育人环境、明确教育需求,是对教育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li>
<li>输入评价是对达到目标所需的资源、条件等进行评价,使实施方案切实可行</li>
<li>过程评价主要考查教师与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是否进行了连续的监督、检查和反馈,是否对方案进行了持续的修正和改进</li>
<li>结果评价是对方案实施结果、成效及影响的评价,并以此确定目标是否继续、修改或完善 。由此可见, CIPP评价模式具有过程性、反馈性和全覆盖3个显著特征,对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活动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指标的选取与检验
(一)技术路线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2815a7af113b94ba770ed446fc4c225f&file=file.png" alt="" />
(二)质性访谈与指标框架建立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69334dd7d8926976a31e14d98693382f&file=file.png" alt="" />
(三)指标区分度与信效度检验
首先以表 1 中的 47 项描述性指标作为观测指标编制问卷(量表),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判断。构建了一份<strong>李克特五点量表</strong>,其次,用问卷星在全国范围内随机发放。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32d753025082f5b7638acc522cb1ed5a&file=file.png" alt="" />
本研究利用 SPSS26.0 统计软件,首先使用<strong>极端组法</strong>对47项指标进行项目分析以<strong>检验指标的区分度</strong>。其次,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 40 个指标进行了<strong>3次探索性因子分析</strong>,最后,本研究再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固定因子数量)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f66ae96dfd5ec149a4e4df458e1e86a7&file=file.png" alt="" />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fe2244be2b2892f11a1b8e6845ffc605&file=file.png" alt="" />
四、指标权重的确定
(一)数据获取
为了获得指标体系的表现性数据,本研究利用上述经过检验后的38个指标构建了一份李克特五点量表(量表题项与表8的观测指标相同)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5ab308c92384cfeef64ebd4a39ca8c30&file=file.png" alt="" />
(二)指标赋权
1.方差贡献率与因子得分系数计算。
2.指标权重计算。根据各因子得分函数表达式<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1190318de0d4962ef081c2a55f1a1e53&file=file.png" alt="" />可分别计算出4个维
度(一级指标)的得分。式中,m=1、2、3、4,K i为 X i 的得分系数; X i 为观测指标均值。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006dc6b2c6c31b9b3a61a967dcd45672&file=file.png" alt="" />
在计算出各维度(一级指标)的得分后,本研究再依据计算式<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e793a30bf7bb8e36ad4fc26f8b1c0dae&file=file.png" alt="" />同理,本研究依据计算式<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cb8cd9c4fe23f7c9d425f5e33ca4d8c3&file=file.png" alt="" />计算各二级指标的得分。式中, fn 为各个二级指标得分(n 为二级指标个数); K j 为观测指标 X i的得分系数(j 为每个二级指标所含观测指标个数及其所对应的得分系数个数); Xi 为观测指标的均值。本研究依据上述同样方法计算得出二级指标的归一化权重。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1dc75dd2c8d51a9218b940d2978afc27&file=file.png" alt="" />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4183f65fd0c292330fd3871187e83ae3&file=file.png" alt="" />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71ffc9d29eeb2407f784f34c938d7dc7&file=file.png" alt="" />
五、研究结果
(一)指标体系的构成
本研究构建了高校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8个观测指标构成。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45fec419f18b09926d9a69bac1308153&file=file.png" alt="" />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ddbc5aae9f6df3160670197c54e8d254&file=file.png" alt="" />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9dbe7f35d7cc9ebfb99c8010c42d783b&file=file.png" alt="" />
(二)指标体系使用方法说明
1. 总体评价。总体评价即对高校或二级学院层面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5648123184e44a00019bd7b4d62f95d9&file=file.png" alt="" />
上式中的 X i 为评价人对 X i 项目的评分值。总体评价的总分计算式为(百分制):<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de9e106662a17a705fc03ff8f68f6703&file=file.png" alt="" />
2. 个体评价。个体评价即对教师个体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e1112bc767a94eecb19ae464389d039f&file=file.png" alt="" />
同理, X i 为评价人对 X i 项目的评分值。个体评价的总分计算式为(百分制):<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b67a2b41ca771ca0da4791367dcc3277&file=file.png" alt="" />
六、相关讨论与不足之处
(一)讨论
1.关于CIPP评价模式理论框架的适用性。CIPP评价模式的理论框架适用于高校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ol>
<li>关于指标体系的覆盖度与关注面。高校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各类高校、各学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综合评价。使用者通过对指标体系 4 个维度的取舍,可分别对单位(高校)和个人(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3.关于评价指标的适用性。从11个方面的二级指标来看,该指标体系既关注了形成性评价,也关注了结果性评价,能够比较系统、完整地反映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基本状态,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4. 关于 4 项评价活动的侧重点。过程评价至关重要(权重占 39% )输入评价也同样受到重视(占28% )
5.关于评价的实践问题。不宜简单地以量化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活动评价的唯一依据,应当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结果更具可信度和说服力。
(二)研究不足
本指标体系是基于政策文本分析、质性访谈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构建而成的,可能会由于政策文本分析的主观偏差、质性访谈资料整合的疏漏、样本数据的局限性等导致指标提取的失当或指标权重赋值的偏误,对此,有待今后做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和修正。
优点:本文深度剖析了国家政策,访问了部分高校的专家,具有权威性。深度学习了对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的一些方法。</li>
</ol></li>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