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茜的论文笔记


3.18基于CIPP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p>[TOC]</p> <h3>基于CIPP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可仿写)</h3> <p><strong>文章出处</strong>: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7年5期 <strong>研究目的</strong>:翻转课堂在我国教育改革实践中已经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此研究在于想通过引入CIPP评价模式对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strong>文章框架</strong>: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对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数量有限,其内容和深度也有待扩展和加强。 二、CIPP评价模型及其与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的适切性 1.CIPP评价模型及其教育内涵 该模型注重过程评价和过程改进,强调教学的反馈作用,兼顾计划、组织、实施和再循环的决策类型,体现出科学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的典型特点(葛莉,2014)。正是由于CIPP模型强调教育评价的改进作用,因此特别适用于教育改革活动对教育评价的需要(蒋国勇,2007)。</p> <p>2.CIPP模型与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的适切性 第一,该模型的决策导向适合于翻转课堂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第二,CIPP 模型的形成性定位适合于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阶段性和进阶性的特点。 第三,CIPP 模型的改进功能适合于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发展。 三、基于CIPP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理论模型</p> <ul> <li>以基于背景评价的课前准备为前提,对翻转课堂实施的环境及资源、学习者的学习准备和达成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等内容,进行诊断性评价;</li> <li>以基于投入评价的课程开发和课前学习为保障,对翻转课堂的师资投入、经费投入、组织保障等内容,进行可行性评价;</li> <li>以基于过程评价的课堂内化为核心,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全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li> <li>以基于成果评价的教学效果为关键,对翻转课堂的教学反馈、改进意见等,进行终结性评价。 四、基于CIPP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解析 1.评价范围的界定</li> </ul> <p>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诊断学生、教师和教学设备的基本情况,说明教学及其实施的条件,把握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课堂实施的状况,评测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的系统性、过程性和发展性。 2.评价体系的构建 (专家调查法):10名专家,教授4名,副教授6名,共涉及8所院校的10个不同专业 1:适切性 2-5:一级指标 6-9二级和三级指标 10:征询权重分配的意见(有必要进行权重分配吗)</p> <p>依据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构建原则,本文最终确定了 4 个一级指标、12 个二级指标和 54 个三级指标,并构建了基于 CIPP 模型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p> <p>五、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分析背景、投入、过程、成果四个评价过程与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的适切性,梳理了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的内涵,构建了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只提供了思路与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检验与细化。</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