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茜的论文笔记


1.12性别观念的双向动态化: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愿变化逻辑的扎根分析

<h3>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愿变化逻辑的扎根分性别观念的双向动态化:</h3> <p>文章出处: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3.2 研究目的: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论探索女大学生体育参与过程中参与意愿的变化逻辑,认为女大学生体育参与的经历和感受折射出影响其参与意愿的“抽象性别观念”和“具体性别观念”。 文章框架: 综上,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愿在其实践过程中的 复杂性与现有基于社会性别的观点并不一致。由此,本文提出以下问题:在运动场域中,为何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愿会发生转变?其变化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1文献回顾与研究设计 1.1文献回顾 在女大学生运动实践态度变化过 程 中,宏观社会结构形塑的性别观念与个体日常生活中 形成的观念关系如何?在二者交互作用下,女大学生 体育参与性别观念的变化及其逻辑如何? 1.2研究设计 因此本文将回归体育参与的具体情境与实践之中,采取参与式观察与访谈的方式获取研究资料 28 名 2资料编码结果及理论构建 2.1开放式编码 2.2主轴编码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f675a621e803e2a9695ec7114d6c8882&amp;amp;file=file.png" alt="" />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fdb0c4c71d2da1e9bee5c3031c17f011&amp;amp;file=file.png" alt="" /> 2.3选择性编码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5ae22c829178428c4658c26c11acd111&amp;amp;file=file.png" alt="" /> 值得一提的是,性别观念的影响不是一种一蹴而就的活动,在具体情境中,二者是一种相互博弈、作用的动态关系,出现一种抽象与具体的“性别观念双向动态变化”,不过为了便于文章的讨论,本文采取了一 种“理想类型”式的讨论方式。 3“抽象性别观念”:社会结构中的宏观运动观念 3.1“宏观抽象性别观念”:社会建构过程中产生的性别观念结构 3.1.1社会层面对体育参与“宏观性别”的影响 3.1.2学校层面对体育参与“宏观性别”的影响 3.1.3家庭层面对体育参与“宏观性别”的影响 3.2“微观抽象性别观念”:社会化过程中将运动经历内化于心的性别观念 3.2.1隐性性别因素对体育参与“微观性别”的影响 3.2.2女生个体性格对体育参与“微观性别”的影响 总的来说,女大学生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宏观 性别”影响下的运动经历中感知到的运动隐性性别因 素和其个人在宏观社会环境中社会化进程所产生的 性格,会影响她们体育参与“微观性别”的形成。 4“具体性别观念”:身体实践产生的微观性别观念 4.1运动反馈感知对体育参与“具体性别”的影响 4.2运动性别感受对体育参与“具体性别”的影响 5性别观念的双向动态化:从具体到抽象与从抽象到具体 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愿变化主要受到了“抽象性别”和“具体性别”的影响。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41269b1c923107de21e3018cea48492c&amp;amp;file=file.png" alt="" /> 6结语 基于上述讨论,认为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态度受到她们宏观社会结构形塑的社会性别与个体微观实践影响,其中前者通过宏观层面的影响为个体设立了一种具体实践参照框架,而后者在具体实践中的经历和感受亦可对前者进行修正,这两者的交互作用使得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愿将会随着她们体育参与实践中体验的生成而改变。此外,这种性别观念变化的内在逻辑呈现了一种双向动态博弈的态势,即: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愿的变化机制是在“具体”与“抽象”之间反复拉扯的双向动态过程。 本研究目的是提出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愿与其 性别观念变化之间存在的关系,而“体育参与”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较大的延展性,简单来说可以分为直接、间接的参与方式或是包含了不同运动项目的参与类型,这些不同的体育参与方式与参与类型可能会对女大学生体育参与身体实践、感知或经验等产生不同的影响。</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