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全面依法治体与以德治体相融合的中华体育精神弘扬研究
<h3>全面依法治体与以德治体相融合的中华体育精神弘扬研究</h3>
<p>文章出处:中国体育科技 第58卷 第9期 2022年
研究目的:强调“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培育中华体育文化”。发现中华体育精神弘扬面临基础和支撑不足、条件和保障不均、载体发展不充分、后备人才不充足和纪律规范不健全等困境并为此提出策略。
文章框架: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体育精神共同作用的结晶,是中国体育的灵魂和精髓。
2013 年 8 月,●●●总书记强调广大体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以“<strong>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strong>”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
1 中华体育精神弘扬的理论基础
1.1 依法治体是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基础保障
1.2 以德治体是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集中体现
从国家层面而言,要发扬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精神;从社会层面而言,要发扬团结协作、遵纪守法精神;从个人层面而言,要发扬科学求实、顽强拼搏精神。
体育是规则的产物,没有规则就没有体育。中华体育精神中倡导的遵纪守法等理念始终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1.3 依法治体与以德治体相融合是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必由之路
应对体育道德缺失问题,一是要培养人的道德意识,提高人的体育道德认知水平,二是要建立权威的体育道德评价体系。
2 中华体育精神弘扬的现实困境
2.1 基础和支撑不足
成年体育人口数量仅占三成左右
2.2 条件和保障不均
2020 年我国城镇 7 岁及以上居民经
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 40.1%,乡村为 32.7%。体育锻炼理念在乡村普及程度不高的影响,也存在乡村的体育资源投入相对较少、体育信息缺乏、体育人才供给不足等方面的原因。
2.4后备人才不足
体育人口在我国东、中、西部的分布不平衡,积极锻炼人群差异性格局不断强化,整体呈现东强西弱的格局。这些现象反映了地区体育资源分配不均、体育锻炼效应差异较大。
2.3 载体发展不充分
3 中华体育精神弘扬的推进策略
3.1 扩大体育群众基础
3.2 保障体育资源平等
3.3 促进体育均衡协调发展
一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均衡发展。二是夏季项目与冬季项目均衡发展。三是优势项目与潜优势项目均衡发展。
3.4 增强体育后备力量
3.5 遏制体育不正之风
4 结论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中华体育精神发源于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吸收现代奥林匹克精神,融合中国●●●的体育理论与实践,逐步被凝练概括、传播和发扬。要以新修订的《体育法》的颁布和实施为契机,坚持推进依法治体和以德治体相互融合,提升法治思维和思想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体育道德环境,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