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茜的论文笔记


3.31体能训练新方法推介——递减负荷训练的释义与应用

<h3>体能训练新方法推介——递减负荷训练的释义与应用</h3> <p>文章出处:中国体育科技 2022年第58卷第10期 研究目的: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strong>从概念阐释、应用效果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对递减负荷训练</strong>(stepwise load reduction training,SLRT)<strong>进行系统综述</strong>。 文章框架: 抗阻训练(RT)可以有效提高神经肌肉适应性和促进蛋白质合成,是提高肌肉适能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现有大众健身领域中用于普通人群的 RT 方法普遍存在强度不受控、运动时间长、训练效率低,只能锻炼肌肉,却无法对心肺机能和能量供应系统产生积极影响等局限。 递减负荷训练(SLRT)作为一种<strong>省时、高效的体能训练方法</strong>,<strong>可提高无训练经验人群的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肌肉横截面积</strong>。SLRT <strong>同时</strong>兼<strong>具持续训练和间歇训练的优点,可以有效发展机体的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strong>。 1 历史起源与概念阐释</p> <ul> <li>SLRT 是递减组训练(DST)的一种特殊形式。DST 是指在动作练习过程中,每个训练动作连续完成由高到低的 3 组或更多的递减负重组,同时每组的重复次数在负重递减的过程中相应递增。DST 可以有效促进肌肉肥大,提升肌肉质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健身健美领域</li> <li>SLRT 是指在特定的练习单元内,依次递减完成从较高负荷强度至较低负荷强度的练习,组间无间歇,每级负荷均做至力竭的训练方法</li> <li>SLRT 的创新之处在于<strong>其动作练习时的起始负荷强度较高(>80%1RM),结束时的负荷强度较低(<30% 1RM)</strong>,而 DST 对此并无严格规定。</li> <li>特点:负荷强度变化幅度明显、固定器械或动作、全程充分力竭以及组间无间歇</li> <li>分类:<strong>抗阻型(提升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肌肉横截面积等方面效果明显);非抗阻型(在发展机体能量代谢能力方面作用显著</strong>)</li> <li>目前,典型的抗阻型 SLRT 实验设计是受试者无间歇地依次完成负荷强度为80% 1RM、65% 1RM、50% 1RM、40% 1RM和 30% 1RM 的练习;非抗阻型 SLRT 实验设计是受试者在短时间内(约 5 min)采用自行车测功仪依次完成负荷强度从 300% V O2max递减至接近 100% V O2max的自行车运动 2 SLRT的应用效果 2.1 SLRT 对肌肉适能的影响 主要应用效果是同时提高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肌肉横截面积。 选取了一篇文章的实验进行论述:该研究发现,HL(高强度)、LL(低强度) 和 SLRT 组肌肉横截面积均有增加,组间差异不显著 ;HL 组和 SLRT 组最大力量增加显著 ;LL 组和SLRT 组肌肉耐力增加显著;从训练时间来看,SLRT 组的训练时间明显低于 HL 组和LL 组。因此 ,与传统 RT(HL 和 LL)相比,SLRT 可以有效提高普通人群的肌肉横截面积、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并且更加省时。 2.2 SLRT 对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的影响 选取文献进行论述 SLRT 可有效促进肌肉肥大和力量增长 ,同时还能够显著发展机体的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尽管抗阻型 SLRT 和非抗阻型 SLRT 在训练时长方面略有不同(约2 min vs 约 5 min),但两者均是省时、有效的训练方法。 3 SLRT 的作用机制 3.1 激素分泌 骨骼肌在进行负重抗阻力量训练后,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 ,GH)、睾酮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 factor-1 ,IGF-1)等合成代谢激素的浓度增加,促进肌肉的生长。SLRT 起始负荷强度较大,短时间内机体的生理反应较为强烈,因此,SLRT 可以促进 GH、IGF-1 等激素的释放增多,这可能是肌肉质量和力量增长的原因之一。休息时间短可能有利于肌肉肥大,其原因可能是短时间休息会刺激急性激素(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的分泌增多。 3.2 蛋白质合成与抑制调节 机体在进行大范围负荷强度的刺激后,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会增加,进而促进肌肉力量的增长。SLRT 负荷强度变化幅度较大,既包括大负荷强度的练习,也包括小负荷强度的练习,大负荷强度的训练可以刺激肌原纤维蛋白质合成,从而增加力量和爆发力;小负荷强度的训练可以刺激线粒体蛋白质合成,从而增加有氧能力。 3.3 肌纤维募集和细胞肿胀 与递增负荷训练类似,SLRT 期间肌肉运动单位的募集方式会不断发生改变,但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SLRT 优先动员大的运动单位,神经放电频率加快,神经同步兴奋性改善,大的运动单位对小的运动单位的兴奋带动作用被激活,从而增加运动单位的募集,这可能是肌肉力量提高的机制。SLRT 训练后期,小的运动单位逐渐被动员,参加收缩的运动单位总量进一步增加,且 SLRT在低负荷状态下的训练量大于高负荷状态,随着训练负荷的累积,机体能量代谢系统所受到的刺激逐渐变大。 SLRT 期间负荷强度较高,且整个运动过程中动作发力部位不变,对局部肌肉组织刺激较大,使局部肌肉组织严重缺氧、代谢产物(如乳酸、磷酸)大量堆积,并伴随有肌肉损伤、应激反应和急性肌纤维水肿等一系列生理反应。在 SLRT 训练后,肌肉会发生微损伤,如肌节缩短、肌丝排列改变等 ,在修复损伤的过程中 ,肌节的数量增加这可能是SLRT 提高肌肉质量和肌肉体积的作用机制之一。 3.4 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增强 极高负荷强度的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具有促进作用。SLRT 运动总量相对较低,但负荷强度极高,这可能会对骨骼肌线粒体的呼吸链产生刺激,从而使肌红蛋白(myoglobin,Mb)增加,Mb 能增强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Ⅳ活性,改善线粒体呼吸能力. 本研究认为,SLRT 产生效果的主要机制可能是负荷累积与代谢适应,即外界持续性的强烈高负荷刺激使机体产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反应。 4 有待解决的问题与应用要点 4.1 有待解决的问题 1)现有研究中 SLRT 的应用人群以无训练经验的人群为主,尚无以高水平运动员为受试对象的研究,SLRT是否可以应用或如何应用于高水平运动员尚需进一步证实。 2)影响 SLRT 训练的方法学问题,如 SLRT 的<strong>训练方案设计</strong>(包括训练器械的选择、负荷强度设置等)、SLRT的交互效果(即 SLRT 部位对其他非训练部位的影响)、SLRT <strong>训练后的恢复措施和营养补充等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strong>。 3)SLRT 的<strong>安全性问题</strong>,SLRT 期间机体承受高频率大负荷刺激,这会使血压迅速升高,对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刺激较大,伤病风险较高,如何<strong>规避 SLRT 的训练风险有待于进一步研究。</strong> 4)SLRT 的应用效果是否存在年龄、性别等差异以及SLRT 的长期训练效应,有待进一步探索。 4.2 应用要点 5 总结与展望 外界持续大范围的负荷刺激会使人体产生多重生理学适应。 <strong>从抗阻练习的角度分析</strong>,SLRT 可以有效促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肌肉维度的增加;<strong>从能量代谢的角度分析</strong>,SLRT 可以有效提高机体的 VO2max、MAOD 和 MAn P等指标,进而可以发展机体的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strong>从设计方案的角度分析</strong>,SLRT 与倒金字塔式训练类似,但又有其不同之处,主要区别在于 SLRT 在负荷强度的变换期间没有间歇恢复期。 SLRT 产生效果的主要机制可能涉及相关激素(GH、睾酮和 IGF-1)的分泌、蛋白质合成与抑制调节、肌纤维募集和细胞肿胀,以及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增强等过程。 此外,鉴于 SLRT 的高效、省时、训练总量低的特点,可将其作为高水平运动员赛前训练或赛间训练的辅助训练手段。</li> </ul>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