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平衡能力训练在下肢运动损伤预防及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p>[TOC]</p>
<h3>平衡能力训练在下肢运动损伤预防及康复中的应用研究平衡能力训练在下肢运动损伤预防及康复中的应用研究</h3>
<p><strong>文章出处</strong>:中国体育科技 第58卷 2022.6.9
<strong>研究目的</strong>:通过整理分析国内外平衡能力训练的相关文献,在厘清平衡能力概念、特征、分类、评估方法及训练方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平衡能力训练在下肢运动损伤预防及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strong>文章框架</strong>:
1 平衡能力概述
1.1平衡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分类</p>
<ul>
<li>概念:在体育领域,平衡能力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机能,指人体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自动调整并维持身体姿势,将重心维持在身体支撑面以内的能力(刘阳,2007)。</li>
<li>特征:不同学科领域“平衡”一词共性的特征:1)平衡是指事物的所有要素之间达到的一种内部均衡及协调的状态;2)平衡是动态的,诸要素既独立又统一,缺少任一都会导致状态失衡。</li>
<li>分类:平衡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静态平衡是指维持人体重心与姿势相对静止的姿势控制能力,维持静态平衡时,肌肉呈等长收缩的状态(南登昆,2001)。动态平衡是指人体从动态转变到静态过程中保持姿势平衡的能力(Ross et al.,2004),分为自动态平衡和他动态平衡,其区别在于主动与被动:自动态平衡是指自主变换身体姿势时达到的平衡,他动态平衡是指在外界环境干扰下迅速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1.2平衡能力的训练方式
1.2.1躯干稳定性训练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75b0d5c16272416dc3d081231e224a8c&file=file.png" alt="" />
1.2.2下肢稳定性训练</li>
<li>膝关节: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相结合;处于康复期应以闭链运动为主</li>
<li>踝关节:闭链运动,平衡盘、平衡板等是常用器械,康复后期以平衡垫训练为主。赤脚进行踝关节稳定性训练效果更好。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89cb8d0069f1955854c6c1cc95461229&file=file.png" alt="" />
1.3平衡能力评估方法
作用:1.有效反映运动员静、动态条件下的姿势控制能力。2.有效诊断运动员的神经肌肉控制缺陷和损伤风险。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29b748ffb59a5b84536e274d73734453&file=file.png" alt="" />
2 平衡能力训练在下肢运动损伤预防中的应用
2.1踝关节损伤的预防</li>
<li>原理:平衡能力评估可反映运动员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当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不足时,踝关节损伤的风险将会增高(Wang et al.,2006)。</li>
<li>另外,SEBT能有效反映运动员身体两侧功能的对称性。当运动员两腿向前最大伸展距离的差异超过 4 cm 时,踝关节损伤的风险将会增加(Plisky et al.,2006)。</li>
<li><em>踝关节损伤预防:</em>McGuine 等(2006)研究证明平衡训练可以有效降低踝关节损伤;Riva等(2016)的实证研究,发现平衡能力训练不但有效降低了踝关节、腰部和膝关节的损伤风险,而且明显提高了运动员的身体稳定性、专项技术和运动控制能力。</li>
<li>平衡能力训练降低踝关节损伤的原理可知,平衡能力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改善运动员踝关节的稳定性,降低运动员优势腿和非优势腿在姿势控制能力与肌肉力量方面的差异(Sannicandro etal.,2014),故在降低踝关节损伤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价值。在生物力学层面,Myer 等(2006)和 Nagano 等(2011)研究发现,平衡能力训练改变了运动员下肢冠状面的力学参数,减少了运动过程中运动员踝关节的外翻情况,明显降低了运动员着地时对地面的冲击力量。
2.2膝关节损伤的预防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膝关节损伤中最严重的损伤类型。
膝关节ACL损伤的危险因素方面,张美珍(2012)和周志鹏(2018)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探讨发现,着地瞬间较小的膝关节曲角、较大的地面反作用力和膝外翻角与伸膝力矩、较高的股内侧肌预激活水平和后激活阶段股四头肌/腘绳肌共激活水平是 ACL 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可忽视的是,性别、动作和项目均会对ACL损伤产生影响。
国外一些学者研究证明平衡能力训练可以预防膝关节损伤
3 平衡能力训练在下肢运动损伤康复中的运用
3.1踝关节损伤的康复</li>
<li>本体感觉功能的减退是踝关节损伤复发的主要原因。</li>
<li><em>本体感觉</em>是关节运动觉和位置觉的一种特殊感觉形式,其主要功能包括感知关节的位置觉和运动觉,本体感觉的传入是有效维持关节稳定性的基础(Riemann et al.,2002)。踝关节扭伤会导致踝关节感觉输入减少(Free‐man et al.,1965),降低踝关节的位置觉和姿势反射功能(Gross,1987),影响运动员踝关节的稳定性。</li>
<li>国外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平衡能力训练有效改善了踝关节周围中断的本体感觉传入通路和保护性机制,促进了关节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Ergen etal.,2008),进而降低了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的复发风险。
3.2膝关节损伤的康复
ACL 损伤和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损伤中常见的类型,它们不仅会导致运动员膝关节疼痛,关节结构受损,还会严重影响运动员膝关节的本体感觉功能,导致膝关节本体感觉信息输入的减少。膝关节ACL和半月板中分布有丰富的本体感受器,本体感觉功能的减退会改变运动员运动时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征,导致膝关节出现渐进性的动力性不稳和功能障碍,进而影响膝关节的运动功能(张弛 等,2000;Musahl et al.,2016)。
常用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但要促进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还要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的恢复)。
江海燕等(2002)认为,肌肉力量训练只能部分恢复膝关节的本体感觉功能,完全恢复还需通过专门的本体感觉训练才能实现。以提升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为主的平衡能力训练是膝关节损伤后和术后本体感觉功能康复训练的关键组成部分。
国内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平衡能力训练明显改善了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有效地刺激了膝关节周围组织的机械感受器,使得机械感受器的敏感程度得以提升,改善了运动员膝关节的位置觉和神经肌肉控制能力,进而提升运动员的姿势稳定性(马燕红 等,2005;Akbari et al.,2015)。
4 结论
1)平衡能力训练能够有效降低运动员踝关节和膝关节 ACL 的损伤风险。
2)平衡能力训练可有效促进运动员膝、踝关节损伤或术后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
3)平衡能力训练为运动员膝、踝关节损伤的预防和康复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应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平衡能力训练在下肢运动损伤预防及康复中的应用,并从专项特征角度出发,不断丰富平衡能力训练的方法体系。
<strong>优点</strong>:本文提出的平衡能力训练是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训练方法,此训练方法给我打开了一些思路,我认为可以运用到以后的教学或者实验研究当中。本文的理论论证非常充分。
<strong>缺点</strong>:此篇文章最后的结论来源不是依靠自身实验数据,而是来自国内外大多研究文献,本篇文章发布于2022年6月,文章中最后结论参考的文献几乎一般是年代较久远,例如1965、1988、2001等,在时效性与科学性等方面我认为参考意义不大。我认为可以自己进行一些实验测试来更加论证自己的结论。
<strong>思考</strong>:
1.平衡能力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的关系;平衡稳定性训练的动作内容体系
2.文章的几乎是是吸取总结前人研究所得出的没有自身数据支撑的结论,这样的研究结果可行吗?
3.文章提出平衡能力评估可反映运动员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当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不足时,踝关节损伤的风险会增高。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完全取决于平衡能力吗?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不足时,是否是因为除平衡能力之外的原因?例如身体疲劳、生病等问题导致的精神疲劳。</li>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