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论体育立德树人和体育课程思政的策略与方法(3): 师德、文化、素养
<h3>论体育立德树人和体育课程思政的策略与方法(3):师德、文化、素养</h3>
<p>文章出处:体育学刊 2023年9月
研究目的:为揭示体育师德的现象,进一步探讨体育师德建设的方法与路径,就体育师德的现状与主要问题、内涵构造、形成历史、队伍组成、体育特殊性与师德的关系等进行探讨,进而对体育师德的内容进行阐述。
文章框架:
本研究就体育师德的现状与问题、体育师德的内容与结构、体育教师队伍形成历史、体育教师队伍组成特点,体育师德成因、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体育师德建设内容以及体育师德建设的途径与方法等进行讨论。
1 体育师德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1最被相关人群认可的体育教师 10 个优秀品质
1.2最被相关人群不认可的体育教师 10 个品质
1.3中小学体育教师最不符合师德的 10 种行为
1.4最被认可和最不被认可的体育教师品质中“矛盾现象”分析
2 对师德(包括体育师德)本质与特征的解析
2.1师德是新时代形势下的国家要求与社会期待
2.2师德是≥普通人且≤英雄人物的高尚品德
2.3师德的范围为“上无封顶但下有红线”
3对体育师德问题成因的几点辨析
3.1最初的体育(体操)教师曾是“旧军人”
1903 年当晚清政府在《奏定学堂章程》中初设体育课(当时名称为体操、主体内容为兵操)时,品德恶劣的“旧军人”因熟练兵操而混迹于早期的体育教师队伍,成了体育教师的“鼻祖”,其品行低劣曾受到青年●●●的鞭挞:“教体操者多无学识,语言鄙俚,闻者塞耳”“受体操之益者少。非徒无益,又有害焉。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精神受无量之痛苦,精神苦而身亦苦矣。
3.2体育教师的来源与构成比较复杂
3.3体育教师“门槛”因运动技能且高且低
3.4体育教师“文化”因文武难两全或高或低
体育教师的“文化”不应理解为与语文、数学完全相同的文化,它是身体文化、运动文化、健康文化的组合体。
3.5体育教师精神面貌因“重视和轻视”或振奋或低落
4体育师德的内容与结构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25e9677ccd24503d450e55f52ab7e80e&amp;file=file.png" alt="" />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72f665d5d73fc9682af39a6cfa961a75&amp;file=file.png" alt="" />
5提升体育师德的有效策略
5.1厘清体育师德问题的层次,强化体育师德建设各个层面的工作
如将体育师德问题区分为法律、纪律、教育和提高 4 个不同的层次,采用体育师德分层对应的方法,促进体育师德建设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笼统说问题和“眉毛胡子一把抓”。
5.2补齐体育教师的“文化”短板,夯实体育师德的认知基础
。体育教师要在运动生理生化、运动医 学、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营养教育、卫生教育、生 命教育、教育理论、体育文化、体育历史、运动心理 学等方面加强学习,以增强体育教师的独有的文化水 平。体育教师还有“形”的文化,有“外在的形”和 “内在的形”。“外在的形”是要解决部分体育教师体 态臃肿、大腹便便、衣衫不整的问题,而“内在的形” 是要解决部分体育教师行为粗狂、态度生硬、语言不 文明和做事不细致等问题
5.3补齐体育教师的“素养”短板,提升体育教师的文明修养
查萍等[8]认为:笼统讨论素养既费解又不利于提高,为此提出通过看、听、触、嗅 觉和综合感觉所能感受到的,也是体育教师应该注意 提升的素养内容。
5.4明确体育教师理想像,编写具有权威性的《体育师德培养手册》
5.5明确体育师德优良标准,加强督导评估,奖优促进
5.6划清体育师德的“红线”,清除体育师德的“害群之马”
所谓“红线”是指本文 5.1 部分所述的第二层 次和第三层次之间(即法律层面、纪律层面与教育层面 和提高层面之间)的界限,因为极少数非常恶劣的体育 失德行为影响太大,成为“害群之马”,严重败坏体育教师的社会形象。
6 结语
体育师德的问题与加强之急需都是真问题。但是,在确认和认真对待体育师德问题之余,也必须警惕在 现实中的体育师德问题被夸大的危险性,必须从以下的视角看待体育失德问题。 第一,体育师德问题绝不是全部体育教师都存在的问题。第二,体育师德问题不是体育教师的本质问题。第三,体育师德问题不是体育教师的必然问题。第四,体育师德问题不是体育教师队伍永远的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