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茜的论文笔记


4.21大学生体育获得感的特征与量度

<h3>大学生体育获得感的特征与量度</h3> <p>文章出处: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1.15 研究目的: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定义了学生体育获得感的基本概念,阐释了学生体育获得感的基本特征和量度指标 文章框架: 1、大学生体育获得感的基本概念 该文将大学生体育获得感定义为大学生对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客观获得的主观感受。 2大学生体育获得感的基本特征 2.1大学生体育获得感的<strong>物质基础是客观获得</strong> 学生体育获得感是建立在客观获得基础上的主观感受,其实质是客观获得。 与“幸福感”概念相比,体育获得感更注重个体身 心方面的良性发展,超越了“幸福感”的主观性偏向,更<strong>凸显了其对**</strong>生活的实际意义<strong>。 2.2学生体育获得感的</strong>内在机制是自我认知<strong> 体育获得感是学生自我认知的结果。 具体来讲就是学生通过一系列学校体育教育活动,对自我身心和社会层面的一种综合评价。 2.3、学生体育获得感的</strong>基本状态是动态发展** 学生体育获得感的动态发展特征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二是心理状态的不稳定性。三是获得环境的变化 3、大学生体育获得感的量度 根据体育获得感的内涵及形成过程,运用辩证思维的整体观,文章认为体育获得感具有四个量度标准:健康量度、精神量度、实践量度和时间量度。 3.1健康量度:体育获得感的广度 3.2精神量度:体育获得感的高度 3.3实践量度:体育获得感的深度 体育获得感是学生对体育认识的一种形态, 它与学生的体育实践水平有本质联系。 3.4时间量度:体育获得感的尺度 4结语 学生体育获得感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桥梁和纽带。 “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既是学校体育教育的起始点和最终归宿。 学生体育获得感的提出呼应了新时代背景下 学校体育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关切。 把学生体育获得感提升 作为评价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成效的新标尺,有助于转变学校 体育服务的供给形式、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进而实现学生人格发展与体育育人目的的有效统一。</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