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体育获得感质性研究
<h3>体育获得感质性研究</h3>
<p>文章出处: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0
研究目的:对我国体育获得感内涵、内容结构及发展方向等进行研究,以便为我国体育事业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文章框架: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主要以体育获得感的内涵、内容构成、发展方向等内容作为研究对象。
抽样的对象主要分为体育管理者、体育学者、体育爱好者及一般体育受众四个层次。
1.2研究方法
1.2.1资料收集方法
<strong>半结构式访谈</strong>
你如何看待体育强国与体育大国之间的关系?你为我国现有的体育事业发展感到骄傲吗?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你有何获得感?你如何理解体育获得感?你的体育获得感来自哪里?体育获得感会发生变化或是会消失吗?如何才能提升自我的体育获得感?
1.2.2资料分析方法
2结果与分析
<strong>2.1体育获得感的内涵</strong>
体育获得感应为积极心理学 下的一个个体认知问题,是人们以自身对我国体育发 展现状及其身心在我国体育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体 育情感作为个体的认知标准,并在此认知基础上做出 评价后所形成的积极心理体验
(1)“体育获得感”是“所有人”的获得感。
(2)“体育获得感”格外注重“弱势群体”“边缘群体”。
(3)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体育获得感”的基 础。
(4)“体育获得感”必须具有长期性与可持续性。
2.2 体育获得感内容及发展意义
2.2.1 体育获得感内容
体育获得感的内容主要体现为思想获得、体育参 与权利的获得及健康资本的获得三个方面
(1)思想上的体育获得。思想上的体育获得主要 是指人们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感知体 育事业的成就而无形中从心理层面激发自我产生荣 誉感、自尊感、幸福感等积极认知。
(2)体育参与权力的获得。由于体育获得感包容性极强,是人人都能拥有的获得感,且是实实在在的获得,因此,体育参与权的获得是我国人们获得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3)健康资本的获得。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及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各行各业的竞争力已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个体的健康不仅是常谈问题,更是我国经济水平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最基本保障问题。
2.2.2 体育获得感发展意义
(1)体育获得感是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 要标志。
(2)体育获得感水平是我国体育事业改革的依 据。
2.3 体育获得感发展的方向
2.3.1 提高群众体育价值功能认识能力,促进体育获得感的发展
2.3.2 全面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体育的 需求,夯实体育获得感产生的基础
2.3.3 正确把握我国民众的体育价值取向,协调体育 供需关系,提升民众体育获得感
3结论
(1)<strong>体育获得感是人们以自身对我国体育发展现状的认识及其身心在我国体育发展中所获得的体育情感作为个体的认知标准,并在此认知基础上作出评价后所形成的积极心理体验</strong>。
<strong>“体育获得感”是“所有人”的获得感,它格外注重“弱势群体”“ 边缘群体”,其注重的这种获得具有长期性与可持续性,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strong>
(2)体育获得感<strong>内容</strong>包括人们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感知体育事业的成就而无形中从心理层面激发自我荣誉感、自尊感、幸福感等积极认知的思想获得、体育参与权力的获得以及健康资本的获得等。
(3)提升我国民众体育获得感有利于甄别我国是体育大国或体育强国的性质,体育获得感水平可以作为我国体育事业改革的依据。
(4)在我国民众体育获得感发展过程中应提高对体育价值功能的认识能力;应全面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应正确把握我国民众的体育价值取向,协调体育供需关系,从而有序地提升我国民众体育获得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