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体育课程思政价值体系的生成路径与育人机制的三维构建
<h3>体育课程思政价值体系的生成路径与育人机制的三维构建</h3>
<p>文章出处:中国体育科技 2022年 第58卷 第12期
研究目的:本研究拟从价值论的相关视角解释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梳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逻辑,分析体育课程思政过程中存在的价值冲突,并以价值冲突为出发点,探索消解冲突的路径。
文章框架:
阐述好的课堂,引入“立德树人”、阐明国家会议或政策要求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性
<strong>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strong>要求,体育课程不仅要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目的,还要在●●●●领域进行价值引领。
<strong>(构建评价指标)</strong>在体育课程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政治认同与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 4 个板块为重点的顶层内容体系。
(评价教师指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理念的缺乏、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欠缺以及教育情怀的缺乏
1 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
阐述价值含义及内涵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主体的特点选择适合推进和实施的内容、方法、手段。(评价指标)
2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逻辑
2.1 逻辑起点
课程思政源起对“学科德育”的探索,在中小学教育中将德育工作渗透于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strong>让德育教育回归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全面发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strong>
邱伟光(2017)认为,课程思政是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精神体系有机连构,将其转化为自己的<strong>能力、素质和内在德行</strong>,转化为个体认知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方法。
体育课程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以及健全人格、自我意识等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
基本技能、掌握健康知识,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个体竞赛与团队合作,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规则意识以及敢于拼搏、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从而不断地完善人格。
1)体育课程的社会发展功能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体育课程传播中国文化和弘扬体育精神,培养文化认同和爱国主义情怀,塑造人格和养成良好行为方式,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属性,是课程教育中●●●●建基本技能、掌握健康知识,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个体竞赛与团队合作,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规则意识以及敢于拼搏、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从而不断地完善人格。2)体育课程的社会发展功能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体育课程传播中国文化和弘扬体育精神,培养文化认同和爱国主义情怀,塑造人格和养成良好行为方式,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属性,是课程教育中●●●●建与思政既存在观念上的依存和依附性依存,又存在着实体性依存。
体育课程经历从体质论到技能论,再到现在的全人论,使体育课程从“重体”和“重技”中逐渐走向了以教育事实和立德传播的教育价值倾向,这也使体育课程的价值观念逐渐走向“思政”倾向的多元性。<strong>(与CIPP的适切性)</strong>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要求构建各类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体系、课程内容与方法的制度体系。
2.3 学科优势
体育课程从“健体”的一维价值属性逐渐发展为以促进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价值引领协同发展的四维价值属性。
3.1 文化原点中实用主义思维的价值冲突
3.2 传统体制下的价值冲突
3.3 认知思维惯性下的价值冲突
4 实践路向的皈依——桎梏消解与价值重构
4.1 从顶层引领、评价机制中激发意识,消解原点认知
4.1.1 在顶层设计方面
各学校应依托自身定位和教育模式,在办学思想、教学理念、学科优势等方面重新对学校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彰显特色,突出优势。
4.1.2 <strong>在评价机制方面</strong>
首先,构建以引领性政策文件为主的制度体系。其次,建立体育课程思政成果落实和激励机制。再次,落实体育成绩与毕业相关联的学生评价制度。从体育知识与技能、体育认知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价值观 4 个模块进行多元化与多维度的过程性与形成性评价
4.2 从体育课程体系与教师培养体系中强化正向认知,深化体育课程内涵建设
4.2.1 做好体育课程体系融入思政元素的重新构建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体育课程目标应在体育健康知识、运动兴趣与爱好、运动技能、运动认知、运动行为与品德五重维度与思政要素的渗透同向同行,落实在体育课程培养目标的构建上体现立德树人属性。
1)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的内在融合。
<strong>大学体育课程运动认知目标</strong>可设为通过体育课程能够正确理解体育在立德树人、促进健康、修身益智中的作用;了解该运动项目的发展历程与特殊育人价值;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动作、运动防护与营养、项目规则和基本裁判方法;启发运动思维,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2)课程内容与教学手段的精准实施。
<strong>(元素挖掘)</strong>我国体育人在艰苦奋斗历程中所蕴含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爱国的体育精神;遵循体育运动项目的实践逻辑,从运动项目实践过程中挖掘诚实守信、遵守规则、卓越进取、相互尊重等元素;遵循新时代学生现实需求逻辑,从社会热点问题和个体发展中挖掘反思研究、终身学习与国际视野等元素。
4.2.2 关注师资发展,提高育人意识,培养卓越“先生”
4.3 从学科融合与体育课程创新中探索育人新机制,增强说服力和解释力
5 结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