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的美国 5 ~12 岁儿童课外身体活动综合干预的特点与启示———以美国俄
<p>[TOC]</p>
<h3>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的美国 5 ~12 岁儿童课外身体活动综合干预的特点与启示———以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为例</h3>
<p><strong>文章出处</strong>: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第48卷 第2期 2022年2月
<strong>研究目的</strong>:本研究应用田野调查和访谈方式,力求呈现美国应用社会生态学理论对儿童课外身体活动进行综合干预的全景,为我国儿童课外身体活动促进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可参考的实践干预经验。
<strong>文章框架</strong>:
长期以来,我国儿童身体活动治理主要以学校体育为主阵地,对课外身体活动关注较少,家庭、社区、社会等各方在儿童身体活动干预中的重要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
美国各界认为,儿童在 12 岁之前,如果经常参与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其将来乃至成年后的健康状况和身体活动习惯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的课外身体活动是指除体育课之外,儿童早晨上学前、课间休息、下午放学后以及节假日在家庭、学校、社区参加的,以娱乐为目的的玩耍或游戏、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运动锻炼、以提高运动技能为目的的课外运动训练和比赛等身体活动的总称。
1 研究方法
1.1田野调查法</p>
<ul>
<li>补充:又叫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其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就是参与观察。它要求调查者要与被调查对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了解和认识他们的社会与文化。田野调查工作的理想状态是调查者在被调查地居住两年以上,并精通被调查者的语言,这样才有利于对被调查者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解释。</li>
<li>进行了为期 2 年的参与式观察和田野调查。(11所公立小学、9个居民住宅区、33个公园和学校儿童游乐场、8个公立社区休闲中心、4个私立社区体育俱乐部)从儿童课外身体活动的空间环境、场地设施的结构和功能、儿童身体活动现场实况等方面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
1.2访谈调查法
针对美国儿童课外身体活动促进历史、运作和管理方式、形成机制等;针对学校和学区组织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状况如项目、时间、次数、场地设施维护与管理等;针对美国社区休闲中心儿童体育课程、收费、场地设施运营等;针对美国社区体育俱乐部儿童体育课程、收费、管理现状;针对我国儿童体质健康促进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将来发展的方向
2 美国 5 ~ 12 岁儿童课外身体活动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分析</li>
<li>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学者Bronfenbrenner 确立了人类发展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其对研究者最大启示是,改变身体活动不足的现状不能仅仅停留在个体这一孤立层面上进行,应该在考虑个体的基础上,纳入人际、社区、社会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多个层面。</li>
<li>社会生态学理论强调多层次综合干预。美国政府开始调整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关系,联合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等多方力量,从儿童生活的全生态环境入手,致力于儿童身体活动水平和习惯养成的综合干预。
3 美国 5 ~ 12 岁儿童课外身体活动综合干预实践的特点
3.1个体层面:参与运动的最高宗旨是让儿童“获得快乐的运动体验”(Have Fun)
孩子自由选择运动项目,鼓励尝试,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此外,在运动过程中,家长、教练员特别重视通过比赛来激发儿童对运动的兴趣,而非枯燥的运动技术教学.
3.2人际层面:创建“体育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亲密关系圈
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参加身体活动,有助于激发孩子参与身体活动的积极性,养成锻炼习惯。美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政策,对父母的职责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从运动目的、运动实践、安全预防等全方位促进家庭共同参与体育活动。
3.3社区层面:营造了“家庭、学校、社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社区生态支持网络
3.3.1完善儿童身边的小型社区公园和学校的室外儿童游乐场地设施
这些游乐场地,不仅有类似商业游乐场仅供儿童玩耍的器材,也有能够发展儿童多种基本活动能力的器材,如力量、灵敏、平衡、攀爬等,而且基于安全因素和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发育特点分区域设计建造,将游乐区域分为高、中、低 2 ~ 3 个活动区域。
3.3.2充分发动家长等志愿者从事儿童课外身体活动指导工作
3.3.3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组织儿童课外身体活动的社区生态网络
①公益性社区休闲中心②学区和学校③公益性民间组织如项目协会、慈善机构、教会等④私立性社区体育俱乐部
以上多元主体相互协作,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校内校外、课内课外、从普及到提高,覆盖家庭、学校、社区全程持续的儿童课外身体活动社区综合干预的生态网络,极大促进了儿童课外身体活动水平的提高。
3.4社会层面:创建了跨界、联动、高效的政策执行系统
3.4.1美国学界的研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li>
<li>Mcleroy 等人在研究中指出,生态学模型主要通过个体水平、人际水平、机构水平、社区水平及公共政策等 5 个层面影响个体健康行为,但未将自然环境作为这一社会生态学模型的基本要素.</li>
<li>Stokols 提出了健康促进的社会生态学模型,指出人的行为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多层面的影响,改变人行为的最有效方式是多个层面的共同干预。</li>
<li>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儿童身体活动研究吸收了社会生态理论的研究成果,针对儿童身体活动的制约因素、促进理论方法、实验干预等做了大量研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儿童身体活动促进理论基本框架和相对成熟的实践干预手段,研究的特色是以实践为基础,已经将社会生态学模型应用到身体活动干预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实践经验。
4 美国5 ~ 12 岁儿童课外身体活动综合干预对我国的启示
4.1重视中国儿童课外身体活动促进的实践干预研究
①理论研究较多,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理论、模型验证等基础理论研究上。②实证研究较少,仅少数学者如汪晓赞、陈培友等开展过小范围的实践干预研究
要重视我国文化传统、社区发展、国民素质等方面的特殊性,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重视实践干预研究。
4.2构建各相关部门协调联动的政策执行机制
20 世纪 80 年代后,美国政府颁布政策的同时,重视与新闻媒体、教育部、卫生部、专业协会、交通部、房屋和城市发展部、公共安全部等相关部门开展协同工作以确保政策得以贯彻执行,20 世纪 90 年代末,美国涵盖儿童个体、微观、宏观的儿童身体活动综合干预生态网络已经基本形成。
4.3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儿童课外身体活动组织与管理的积极性</li>
<li>我国约 70% 的学生回家后不被允许参加体育运动,74%的家长从不陪伴孩子一起运动.</li>
<li>要注重社区宣传和家长教育
4.4学校和社区要增建具有多种健身功能的室内外儿童游乐场地设施</li>
<li>设计建造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尽可能分高、中、低 3 个活动区域设计和建造。</li>
<li>社区体育资源匮乏
5 结语
美国政府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应用社会生态学理论,联合多元主体参与,着力从政策和实践上对儿童课外身体活动水平进行综合干预,经过近 20 年的治理,1999 年开始儿童肥胖率暴涨的势头得以遏制,并保持基本平稳至今,期间积累了大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实践经验。参考美国的做法和经验,我国要思考如何联合各相关政府部门、新闻媒体、民间组织、学校、家长、社区等多元主体参与到儿童课外身体活动促进工作中,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孩子的课外身体活动时间和强度,为儿童创造一个全程持续的课外身体活动生态网络。
<strong>思考</strong>:
1.文章提出政策目标的实现10%依赖于政策文本,90%取决于政策执行。这也直接的告诉我们执行过程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协调多个部门的诉求,更好的联动各个部门去更好的确保政策的贯彻落实?
2.如何鼓励社区附近的小学和幼儿园的体育场地设施课后首先考虑向儿童开放。
3.我们如何提高家庭和社会对儿童课外锻炼活动的重视?如何更好的联动学校、家长、社区等多元主体合作,为儿童创造一个全程持续的课外身体活动生态网络?</li>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