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 年龄及肥胖程度对人体静态姿势稳定性的影响
<p>年龄及肥胖程度对人体静态姿势稳定性的影响
王爱文,余荣芳,王雯君,黄晖明
中国体育科技 2022年 第58卷 第8期</p>
<p>研究目的:探究年龄及肥胖程度增加对静态姿势稳定性的影响。</p>
<p>文章脉络:
姿态稳定性主要受到本体感觉、视觉、前庭功能的影响,良好的姿势稳定性对增加步态稳定性、预防跌倒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受试者纳入标准:无神经系统病变,无病理性视听障碍,半年内无相关运动损伤的健康人群。本研究按年龄分为3组:20-39岁、40-59岁、60岁以上
1.2 研究方法
使用交互人体稳定性测试设备Tetrax进行静态平衡测试。静态姿势稳定性参数为稳定性指数(SI)及跌倒指数(FRI)。SI越高表示波动越大,则静态姿势稳定性越差,反之静态姿势稳定性越好。FRI介于0-100,数值越大表示跌倒风险越大。
1.3 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平均值+-标准差对参数进行描述,建立双因素方差分析模型对SI及FRI进行分析。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a2af653bea18d05dff85e262fc9039bd&amp;file=file.png" alt="" />
2 研究结果
2.1 年龄与肥胖程度对静态姿势稳定性影响的方差分析
双因素方差分析模型表明,年龄和肥胖程度对SI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41c4c28c80783a7e235b8e85a3cdeefd&amp;file=file.png" alt="" /></p>
<p><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21e152fcd0c00d4fb61f59599680802d&amp;file=file.png" alt="" /></p>
<p>肥胖程度的后续检验表明,肥胖组与超重组的跌倒风险高于正常组;一般稳定指数,肥胖组比超重组和正常组差;视觉相关稳定指数,正常组优于超重组和肥胖组;本体感觉相关稳定指数,肥胖组比超重组和正常组差;前庭功能相关稳定指数,肥胖组比正常组差。
2.2 年龄与BMI对静态姿势稳定性的预测价值及最佳切点</p>
<p><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db119dd45920035c5bbf13729b14767e&amp;file=file.png" alt="" />
前庭功能相关的姿势稳定性年龄切点最低。</p>
<p><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54fb1a83f445c56017d68a686a4288bc&amp;file=file.png" alt="" />
肥胖程度对跌倒风险、一般稳定指数、视觉相关稳定指数3种SI具有预测价值。
2.3 逻辑回归模型种年龄与BMI对各类姿势稳定性跌倒风险的优势比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a5dc97b7dd95b67263d1d41a0eb59428&amp;file=file.png" alt="" /></p>
<p><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b893790916e52538c1d99c20d0481ed7&amp;file=file.png" alt="" />
3 讨论
年龄与肥胖程度分别会对跌倒风险和一般、视觉、本体感觉、前庭相关的静态姿势稳定性产生影响,但是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协同效应。
基于维持姿势稳定性的力学机制,可能是因为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人体越来越依赖于视觉的补偿作用。肥胖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方面,从而导致本体感觉、前庭功能相关的姿势稳定性不存在差异。
4 结论
(1)年龄或肥胖程度增加会降低一般、视觉、本体、前庭功能相关的静态姿势稳定性,但不存在交互影响。
(2)增龄对前庭功能相关姿势稳定性的影响更大,建议针对前庭功能的训练应年轻化。
(3)保持正常身体质量对维持静态姿势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5 局限与不足
可能是由于样本量较小导致没有发现年龄与肥胖程度的交互作用。</p>
<p>优点:
1 将实验对象进行分类并进行了相关性研究,使假设的结论得以验证。
2 根据一定的数据得出了实验结果,并根据结果所展示出的指数对读者提出了一定的提示。</p>
<p>思考:
1 提高样本量真的可以影响原有的实验结果吗?700-800也不是一个小的样本数目,是不是应该更加关注样本采集种类的广泛性而不是样本采集的数量。
2 实验组的分组是否合理?20-39岁人体的身体机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是不是应该继续细化一下实验分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