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中国近代以来中小学中的体育与其他诸育的关系史探究
<p>中国近代以来中小学中的体育与其他诸育的关系史探究</p>
<p>郝东方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月 第34卷 第2期</p>
<p>研究目的:
运用文献研究法与逻辑分析法,对中国近代以来中小学中的体育与其他诸育的关系演变脉络进行了梳理,依据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将体育与其他诸育的关系演变历程划分为 5 个阶段。</p>
<p>文章脉络:
2018 年 9 月,●●●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教育格局从“四育”融合进入了“五育”融合的新阶段。
1 中国近代以来中小学中的体育与其他诸育的关系演变历程
1.1 泛德育化的退场与“三育”并列格局的初现(1840-1906年)
1.2 军事体育的兴衰育“三育”协调发展格局的重构(1906-1922年)
1.3 体育功能的极端化与“三育”并列施教格局的维持(1922-1949年)
1.4 体育泛政治化与中小学诸育教育秩序的失序(1949-1978年)
1.5 “五育”融合与体育的教育功能重塑(1978年至今)
2 中国近代以来中小学中的体育与其他诸育的关系特征
2.1 中小学中的体育与其他诸育形成的“双边关系”的深层特征
1) 中小学中的体育与其他诸育存在并列施教与融合施教的内在矛盾。
2) 中小学中的体育与其他诸育的融合具有工具与目的相互转换的特征。
3) 中小学中的体育与其他诸育融合施教在教育系统中出现了横向关系与纵向关系的失衡。
2.2 中小学中的体育与其他诸育形成的“外围关系”的向内联动特征
1)内生联动与外赋联动会相互制衡。
2)疏离与统合的彼此掣肘。
3)应然性与实然性的适当转化。
3 中国中小学中的体育与其他诸育的关系展望
3.1 中小学中的体育与其他诸育的任何一育融合要兼顾各自的教育价值
3.2 体育与其他诸育任何一育融合要遵循彼此的教学行为逻辑
3.3 设计体育与其他诸育融合的教学行为逻辑衔接的教学活动
4 结束语
当前有必要在中小学中构建在教育价值定位、教学行为逻辑、教学活动设计一体化的体育与其他诸育融合施教的教学体系,以此促进中小学体育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充分实现综合育人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