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 根据“风洞”流体力学实验对飘球技术发展的探究
<p>根据“风洞”流体力学实验对飘球技术发展的探索
许浒
体育科学 2022年1月 第22卷 第1期</p>
<p>1 前言
通过对1999年的世界杯比赛中各种发球技术及效果的统计调研,分析各种发球技术目前的真正威力与效果。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以第8届女子、第9届男子世界杯排球比赛中的中国队及其相遇各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3 结果分析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a158c7ab5a7e19e2410b5e34b423fefd&amp;file=file.png" alt="" />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651369fa5ee19d4e1b853a814723ec3a&amp;file=file.png" alt="" />
从统计情况来看,目前运用最多的是跳发球,其次才是飘球;攻击性最强的也是跳发球,正面上手飘球次之,勾飘又次于上飘;失误率最高的是跳发球,飘球失误率相对较低。
4 目前飘球技术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潜在技能分析
4.1 技术动作存在的问题
4.1.1 击球手法及用力不正确。应当手掌、手腕绷紧,用手掌的大面积部位触球;击球时应猛击突停,力点通过球的重心。
4.1.2 抛球偏近或偏高。
4.1.3 击球仰角过大。
4.2 潜在技能与分析
4.2.1 理论依据
球所以能出现不同的飘晃现象,是因球体迎风面大,受阻力的影响必然会绕道飞行,而阻力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球速的大小,当然也与阻力系数Cx和雷诺数Re的变化有关。
加大发球的初速度,尽可能让球在飞行前期达到20-25m/s,飞行后期达15-20m/s,并根据新规则“发球可以擦网”这一规定,发接近球网飞行的球,球的水平飞行距离加长,就能使飘晃时值利用的范围增加,维持时间增加,使发飘球的潜在技能得以充分利用。
4.2.2 实验依据
对西安体院97级运动系排球班进行了有关加大发球力量方面的实验。采用中远距离发两种不同弧度的球,一种为高弧度大力飘球,一种为接近球网飞行的大力平冲飘球。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2191610a269613cc1a91c2b09ebe16b6&amp;file=file.png" alt="" />
中远距离的大力平冲飘球效果强于高弧度大力飘球。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52e1f79a3d577faff5242e9e66efd0ee&amp;file=file.png" alt="" /></p>
<p><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460b3b743bb14af4ff4e5404cd21fbb0&amp;file=file.png" alt="" />
过网前的平均速度在22-25m/s的范围,低于此速则攻击性较弱。因此发球的初速度应保持在25m/s以上。过网时的速度应低于20m/s,估计所测试过网后的球约在15~20m/s的范围。
5 结论
(1)跳发球威力较大,但失误率较高,
飘球虽然攻击性减弱,但失误率相对较低。因此,挖掘飘球的潜力,加强其攻击性,减少失误率。
(2)飘球威力减弱,与目前习惯于远距离高弧度的发球有关。
(3)中远距离站位,发接近球网上沿飞行的大力平冲飘球,初速度应保持在25m/s或高于此速度,球过网时应达到15-20m/s,落地前保持10-15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