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思考
<p>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思考</p>
<p>邵凯,董传升
体育学刊 2022年1月 第29卷 第1期</p>
<p>研究目的:
通过案例分析、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全面总结我国脱贫攻坚时期体育产业在不同经济发展区域的实践经验。</p>
<p>文章脉络: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体育产业在脱贫攻坚时期的差异化经验总结来积极探索一些现实问题。
1 体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典型模式分析
1.1 发达地区体育精准扶贫模式:广东南粤古驿道体育赛事扶贫
通过近2年的跟踪调研与访谈发现,“十三五”时期广东体育精准扶贫最为典型的案例,应是以南粤古驿道赛事为代表的体育赛事扶贫模式。
首先,南粤古驿道体育赛事能够整合岭南贫困地区的古驿道资源,通过体育赛事来促进并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二是体育赛事带动乡村服务产业链条。三是体育赛事为所在区域带来商机,通过体育赛事来促进并带动传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
1.2 相对发达地区体育精准扶贫模式:山东体育信息平台+体育设施精准扶贫
第一,依托信息平台精准配置并维护贫困地区的体育设施。第二,通过信息平台精准开放贫困地区学校体育设施。第三,设置贫困地区体育设施扶贫专项工程,建立体育扶贫数据管理平台。
1.3 欠发达地区体育精准扶贫模式:贵州体育易地搬迁扶贫模式
贵州易地搬迁的体育扶贫模式在整体执行过程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体育产业特征:第一,加强体育产业要素需求调查研究,完善体育供给的标准体系。第二,统筹体育项目规划,合理安排体育设施布局。第三,完善易地搬迁社区体育设施,打牢健身基础。第四,丰富易地搬迁社区赛事活动,展示脱贫攻坚奋斗精神。第五,健全体育健身组织,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
1.4 思忖:经济发展水平与体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模式的选择关系
首先,从各省扶贫角度来看,扶贫主体差异来自于各脱贫省份经济发展以及产业发展情况。其次,不同地区精准扶贫助力模式选择也与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有着密切联系。最后,脱贫攻坚时期内,各省份对于精准扶贫的保障上也在客观上影响着脱贫模式的选择。
2 体育产业高质量助力精准扶贫的经验镜鉴
2.1 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主导作用
在我国全面脱贫过程中,体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主体主要包括:党和政府、体育企业、村委会、扶贫工作队、贫困户。党和政府在体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过程中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协调相关产业发展资金以及通过供需服务等方式来积极动员各利益主体参与其中。
2.2 结构要素:积极调动体育产业要素的相互关系
体育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业态,在经济部门以及体育领域内部均有着较好的治理效果。其治理主体明显,治理过程清晰,治理责任明确,产业的辐射效益与乡村相关事业发展的联动作用较好。
2.3 保障体系: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兜底保障机制
在全面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我们无法忽视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兜底保障机制。兜底保障是我国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模式的功能迁移
3.1 美丽乡村:体育产业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效能感
首先,体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多元结构能够助力我国乡村企业高效发展。其次,体育产业要在乡村振兴中形成产业联动的聚集效能。再
次,体育产业要丰富乡村文化,促进乡村经济,保护乡村资源。
3.2 促进农业:体育产业高质量服务农业发展成就感
首先,通过体育产业来提升脱贫农村的农业附加值。其次,通过体育技术来推进脱贫农村农业的升级转型。最后,通过与体育融合的新
技术手段来实现智慧农业的发展成就。
3.3 幸福村民:体育产业高质量提升农民个体幸福感
首先,通过体育产业来丰富现代农业的产业附加值,让贫困地区农民扩大增收渠道,基本实现农民在立足农业基础上从“赚钱辛苦”“赚辛苦钱”到“赚钱不辛苦”的历史转变。其次,通过完善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来助力我国农村农民的个体幸福感提升。再次,差异化、阶梯化地完成乡村转型与农民增收过程,全面有效、高质量地助力乡村振兴。</p>
<p>结束语:
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脱贫,这是人类历史上大国减贫的经典案例。面对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充分认知体育在我国全面脱贫过程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全面总结历史成绩,将具有成效的经验迁移至乡村振兴中来,为高质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积极贡献。高质量总结体育助力脱贫经验并迁移至乡村振兴中来,这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奠好基,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