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英陪的论文笔记


5.16 仿真技术在飘球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p>仿真技术在飘球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孙宝亭</p> <p>1 物理仿真在飘球机理探讨中的应用 产生飘球的机理,大概有以下六种观点: (1)球的振动;(2)球的变形使球内气体往复运动;(3)球心与重心不重合;(4)雷诺数影响;(5)球缝不对称引起分离不对称;(6)球嘴的偏心作用。 根据风洞实验和自由落体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球不受打击力作用或球体不变形也会产生飘球,而且球在运动过程中也不会因气动力作用产生变形。 (2)产生球晃动飘移的临界球速范围约10.5-14m/s。球速V&lt;10m/s时,球无明显的飘移。 2 物理仿真在排球球缝对气动力影响的研究中应用 采用微机采集数据的吹风试验物理仿真法,分别对五种球缝方位进行了吹风试验。得出结论:在临界速度区内,球多呈现近似周期性的晃动飘移,大于此区则多呈现斜向偏离飘移。 3 辨识仿真在气动力建模中的应用 采用了离线辨识的数字仿真法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151fe26440ae4ce0f43332f72bef7737&amp;amp;file=file.png" alt="" /> 4 计算机仿真在飘球轨迹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飘球速度V的变化规律与实际发飘球的高速照相V曲线一致。 (2)垂直于迎风球缝方向的飘移量大于平行于球缝方向的飘移量。 (3)迎风球缝方位不对称程度大,则飘移量也大。 (4)远离底线的大力发飘球比近底线发球飘移量大,向对方球场的后排比向前排发球飘移量大,以向对角线方向的后排发球量大。 (5)低平发球比高大角度发球飘移量相对大些。 (6)站在底线及原理底线7米处发球,有效发球区均小,发球参数要求严格。掌握不好易触网或出界,在两者之间发球时,发球区较大等。 5 结论 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仿真技术探讨飘球机理,研究迎风球缝对随机气运力的影响,建立气动力模型,计算分析不同球缝和发球参数下飘球三维轨迹特性及其飘移量,探索提高发飘球技术的途径是可行的有效的,其结果是可信的。</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