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新时代高等体育院校专业人才核心素养结构探索与培养路径探究
<p>新时代高等体育院校专业人才核心素养结构探索与培养路径探究</p>
<p>刘瑞,魏世杰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3月 第57卷 第3期</p>
<p>研究目的:
针对本科体育专业院校人才核心素养内涵与培养路径进行探究,通过对25名体育专业人士的深入访谈,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编码,构建新时代体育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结构体系。</p>
<p>文章脉络:
本文探索新时代体育人才核心素养结构,总结新时代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思想,并构建新时代体育人才多维培养模式,旨在为新时代体育院校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提供参考。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1.2 资料收集
探究新时代体育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新时代体育人才核心素养的构成,二是高校应如何培养体育专业人才核心素养。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f537b45e355ca1bca01051ad337348d9&amp;file=file.png" alt="" />
为保证访谈数据的科学性,确定25名访谈对象,其中体育院校教授8名、国家队教练员4名、大学体育教师5名、权威专家2名、体育院校优秀毕业生6名。
2 新时代体育人才核心素养结构研究结果
2.1 开放编码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68ae732cd5d4553e119c51e79c6f4e84&amp;file=file.png" alt="" /></p>
<p><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f7e861b1e5bb30f99c7ac3a9eb4e1f9c&amp;file=file.png" alt="" />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52403a36e5b1bea76f7dccd67077dcce&amp;file=file.png" alt="" />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1732b679a5f80a62634a9c1b713a9d1a&amp;file=file.png" alt="" />
2.2 主轴编码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d43d466336c1b7d939c913b16816aecc&amp;file=file.png" alt="" />
2.3 选择性编码
本研究最终将选择编码归纳为“新时代体育人才核心素养结构”。
对围绕主范畴的脉络概括为:体育是对身体的淬炼亦是对人格的完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爱国情怀、抗挫折能力、尊师重道、同理心的内在品质是新时代高校体育人才教育之“基底”,而后在教育培养过程中不断充实提高其理论知识、专项运动能力、多学科素养、专项审美能力、大数据思维的运动领域专属能力,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达到 “专业与精深”,为形成职业素质做必要积累;最终塑造具有爱岗敬业、终身体育观念、严于律己、思辨能力、执教能力的职业素质是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61378e1b2e6d60d3054fe1154c883897&amp;file=file.png" alt="" />
2.4 理论饱和度检验
结果显示并无新概念节点出现,至此可以认定本研究编码内容已饱和。
3 体育人才核心素养结构内涵解析
3.1 人才培养之基:内在品质
内在品质是指个人的在参与处理社会人际关系、与社会有关的其他各种社会活动中逐渐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成熟的社会道德取向特征和行为的特点,决定了个人在参加社会活动时对社会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认识态度,是指个体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所逐渐促成的一种内在精神世界。新时代体育人才所需内在品质包含有“高尚品德、爱国情怀、抗挫折能力、尊师重道、同理心”5个范畴,其主要指向自主人格、人际交往、国家情怀3个层面。
3.2 人才培养之重:专业技能
现代训练理论认为,运动训练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多学科综合因素“最佳”组合的过程,通过科学涉及、有序组织的运动训练活动,才得以实现训练参与者竞技能力的定向发展。
其中包括“理论知识、专项运动能力、多学科素养、专项审美能力、大数据思维”5个范畴,其主要指向基础能力、科研能力2个层面。
3.3 人才培养之果: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满足职业生涯需要的一种特定素质,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新时代体育人才所应发展职业素养包括“爱岗敬业、终身体育观念、严于律己、思辨能力、执教能力”5个范畴。
4 新时代体育人才核心素养培养模型构建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9b6d9125db95fdafa59516e84ee224c3&amp;file=file.png" alt="" />
4.1 运动训练教学体系建设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f24a2b8b7b8ace4dba1186bdbf3f2d71&amp;file=file.png" alt="" />
4.1.1 管理模式优化
管理模式优化核心围绕学生高尚品德的塑造,具体优化措施包括:“3+1”模式、“双专培养”模式。
4.1.2 高质量外聘教师队伍建设
将长期承担国家级重点课题的科研攻关人员和历届奥运会冠军教练员作为授课一线教师,定期组织举办专题课堂培训或专题讲座。
4.1.3 专项训练规划
专项训练规划其核心要义是提升大学生专项运动水平,以日常专项训练课程稳步提升运动能力,以阶段性参与专项竞赛检验所学同时审视自我。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bbb2a642af120255f9f347a2965ebf04&amp;file=file.png" alt="" />
4.1.4 社会实践多元化
为了更好地在社会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提高实习实训成效,将实习实训环节分为“初、始、中、末”四个阶段。在实习之初以“认识”为主,在实习之中以“积累”为主,在实习之末以“总结”为主。
4.2 科学研究课程建设
科学研究课程建设是体育专业大学生发展自身“软实力”之主要途径,也是高校顺应发展潮流培养新时代国家、社会所需人才之必要手段。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acb1b3d4c1f504d182b8700941148377&amp;file=file.png" alt="" />
4.2.1 理论课程设置
为弥补体育生数理知识缺乏短板,在原有的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大数据学科基础知识,其核心要义在于培养学生多学科素养。
4.2.2 实践课程安排
通过开设竞技训练数据挖掘实践课程,使学生将所学运动训练理论知识与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4.2.3 校企合作
依托学校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科研机构与校外体育大数据机构合作,通过在企实习给予学生技术指导。
4.2.4 专项结合实践
将专项训练经验结合运动训练理论知识与大数据技术结合。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结果显示,新时代体育人才所需之核心素养的培养由内在品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三个维度构成,其中内在品质包括高尚品德、爱国情怀、抗挫折能力、尊师重道、同理心的培养,专业技能的培养包括理论知识、专项运动能力、多学科素养、专项审美能力、大数据思维五个方面,职业素养的养成需从爱岗敬业精神、终生体育观念、严于律己、执教能力培养四个方面入手。
5.2 建议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体育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当代主流。需要提升高校体育专业学科、术科教学质量的同时重视科研参与,以此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体育人才。通过对新时代体育人才“画像”,总结提炼其核心素养,构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还需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特点以及地域优势,因地制宜使体育人才培养多元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