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困境与推进策略
<p>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困境与推进策略</p>
<p>吴向宁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7月 第34卷 第4期</p>
<p>研究目的: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困境与推进策略进行深入分析。</p>
<p>文章脉络: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学科课程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既是体育德育功能的体现,也是高校通过体育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思想指导下,遵循体育学科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内在关联性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分析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与推进策略具有必要性。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1.2 专家访谈法
1.3 比较分析法
2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高年内涵研究概况
教育部于2020年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特别强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3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明确指向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a1a28a7fccc2487fc6459cc2895924e7&amp;file=file.png" alt="" />
4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
4.1 以“立德树人”作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导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使学生深刻感悟并深切体会到体育课程中蕴含的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教师就要先行对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形成更加全面的、准确的、多维的和客观的认识。
4.2 高校体育课程中要融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德育内涵
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课程教学有关标准。
4.3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与新课标深度融合与衔接
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体育课程改革中,新课标体现了对体育课程改革特有的内在驱动力。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aa8316be86e4ddcde58b3516d1f9679b&amp;file=file.png" alt="" />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将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与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深度融合,改变高校体育工作中忽视通过体育课程培养学生体育品德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
4.4 体现及深度延展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涵
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在大学整个体育课程体系中,依据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具体表现与遇到的困惑或难题进行深入分析、研判、辨别、比较、反思和提示,并且要适时调整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使思想政治教学资源与体育课程相融合,从而达到体育课程立德树人的目标。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4cb7f6f0492de3ec21c11554057f3fb7&amp;file=file.png" alt="" />
5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困境
5.1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理论体系不完善
目前学术界对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与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行之有效地、恰到好处地使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融合形成协同育人功能,需要长期的实证研究与不断的实践才能实现。
5.2 高校体育教师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不足
1)发掘与运用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的能力不足。
2)改进与创新体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能力欠缺。
3)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思想交流互动的方式匮乏。
4)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的内化与升华不足。
5.3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学资源融合不够
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要结合不同体育项目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适当融入思想政治教学资源,而不是在课堂中对思想政治教学资源进行单一讲授或对运动动作进行单一示范;同时,也要准确把握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机。
5.4 高校体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表现评价标准缺失及课堂教学评价模糊与泛化
高校体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表现评价标准的制订既要充分借鉴思政课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教学评价理念,也要充分借鉴与融合其他学科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更要正确地处理好在体育课堂中进行思想政治表现评价时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境、非常态情境与疑难问题。
6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推进策略
6.1 要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目标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体育学习情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可以运用体育项目参与式体验、师生教学互动、超越运动技能3个要素创设每一节体育课。此外,教师在体育课堂中还应适时地检查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引导并采取相应措施使学生能圆满解决遇到的学习问题。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54fb149a8a04c45ab6a3fbe141fee1b2&amp;file=file.png" alt="" />
6.2 高校要建设体育课程思想政治教学研究团队
建设该教学研究团队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是:1)教学研究团队成员应在教学
和研究方面形成优势互补。2)结合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特点和学校条件,明确体育课程思想政治教学研究团队的中心任务。3)正确处理体育课程思想政治教学研究团队在不同建设阶段的中心任务的“变”与“不变”。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e8f9e109c1ad346a3c72b6016840df64&amp;file=file.png" alt="" />
6.3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贯穿到大学生的校内体育全过程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不能仅局限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延伸到大学生的校内体育活动全过程。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88355b99301f027733cb7b2eef168255&amp;file=file.png" alt="" />
6.4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正确政治方向。广大高校体育教师要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主,使广大大学生能将自身的拼搏奋斗与国家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紧密相联,教育引导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家国情怀,并且要不断探索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路径。
7 结束语
笔者认为,广大高校体育教师针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勤于实践,主动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尤其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即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融入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的体育课程的学习与评价的关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