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扎根理论
<p>扎根理论指的是从原始资料中通过层层归纳和提炼的方法去发现理论的过程。该理论的主要特点不在于它的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虽然被叫做扎根理论,但是其实是一个方法论。</p>
<p><strong>扎根理论研究过程:</strong>
1 形成研究问题
2 数据资料收集
3 数据资料分析---数据编码
(1)一级编码/开放式编码:
发现概念并命名,如兴趣、愿望、不舒服等
(2)二级编码/关联式编码:
通过比较将有关联的概念概括为一个类属,如“局外人”中包括圈子、不知所措、孤独
(3)三级编码:
确定一个核心类属,进行理论整合</p>
<p>例: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e021acd08b8e504bef265e02a2aa1b01&amp;file=file.png" alt="" /></p>
<p><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852a3b3cc4f90c5a681e62c6aa230d18&amp;file=file.png" alt="" /></p>
<p><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28a2fb6344a155a4d15855181281c946&amp;file=file.png" alt="" /></p>
<p><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6ee32cadc40f10d2d2878f986d707e91&amp;file=file.png" alt="" /></p>
<p><strong>思考:</strong>
1 这是一个资料与理论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资料中发现理论,以理论来指导资料收集。从一篇没经过开发的文章里,挖掘信息、分类、形成概念,从而达到分析文章的目的。要注意使用贴近文本形成的概念而不是用现成的不太贴合文章的概念。
2 扎根理论需要大量的访谈、文献阅读学习和比较熟练的软件操作基础。
3 在一开始的时候不太可能有一个完善的访谈提纲,但随着访谈的深入,需要一边访谈,一边分析,让理论尽早浮现出来。如果浮现了一个初步理论,就可以按照这个理论的预期,再去找新的访谈对象,同时调整访谈内容。
4 类属和提纲的区别在于类属更为抽象,不太可能是直接访问的问题。访谈的问题是可以直接测量的,而类属是根据访谈提炼的抽象概念,不可测量。</p>
<p><strong>扎根理论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有两个:</strong>
1 扎根扎出的类属太过常识化。扎根理论一定要深扎在原始资料中(最常见的是访谈资料,也可以是政策文本或日记等其他资料),要提炼本土化的概念,贴近原始资料的概念,而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一套概念体系。
例如,研究课堂教育,扎出来的类属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堂氛围等不用扎根也能想到的概念。</p>
<p><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ab686fdfbf53782f906902292e8a0332&amp;file=file.png" alt="" />
在提炼类属的时候,要广泛使用各种理论当中的概念,必要的时候可以自行提炼。文章中的“可观之忙”就是研究者自己提炼的用词。
2 没有走完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过程。有一些人只走完第一步,就是通过贴标签,找出类属,以及类属的属性和维度。有些人走到第二步,第二步需要找到核心类属并分析类属之间的关系,不可以只提其中一个。类属中需要找到一个更具核心的类属,对其他类属形成统领和串联,对回答研究问题形成最核心的支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