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解决的问题及实施路径
<p>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解决的问题及实施路径</p>
<p>董翠香,樊三明,李梦欣,朱春山,季浏
体育学刊 2021年3月 第28卷 第2期</p>
<p>研究目的: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剖释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困惑与应解决的问题,并以“学校体育学”为例,提出具体实施路径。</p>
<p>文章脉络:
只有有效解决体育专业教师面临的困惑,明确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解决的问题,沿着合理的、可行的实施路径前进,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才能真正得以落实。
1 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困惑
1.1 会不会把体育课上成德育课?思政课时占比多少?
“教”指向上施下效的教学活动,而“育”更多关乎人的培养。体育课还是按照原先的课时进行,不需要增加具体的思政课时,而是将理想信念等价值观融入体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基于此,可以说课程思政是“方法”,而不是“加法”。
1.2 课程思政如何与体育专业课程教学融合?
课程思政与体育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第一,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流程。第二,挖掘体育专业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突显体育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第三,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
1.3 课程思政如何才能让学生所认同和接受?
第一,立足学生的发展规律与成长需求来设计课程思政内容。第二,注重价值引领的独特性,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第三,利用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敏感度。
2 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解决的问题
2.1 改变重专业素质培育,轻人格修养培育的现象,为课程教学树魂
人格修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魂”,对于大学生来说,实现人生价值关键是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因此,提升大学生的人格修养尤为重要与迫切。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着力给课程树魂,树马克思主义的魂,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魂,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魂,让体育专业课程教学有思想、更有灵魂。
2.2 改变重知识技能传授、轻价值观培育的现象,为课程教学添翼
专业课程不仅承担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职责,同时也承担课程育人的职责。在高校开展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处理好知识技能传授与价值观培育的关系,实现课程教学的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改变体育专业课程教学重知识技能传授,轻价值观培育的现象,为体育专业课程教学添翼,使专业知识和能力如虎添翼,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2.3 改变重低阶认知培养、轻高阶认知培养的现象,为课程教学奠基
当前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应该注重对大学生高阶认知培养,强调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与素养的培育。在高校开展体育学类课程思政建设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高阶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的探究与分析能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这些思维与能力为更好地推动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奠定基础。
3 开展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3.1 挖掘“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元素
第一,师德规范。
第二,教育情怀。
第三,责任担当。
第四,专业发展。
第五,反思研究。
第六,国际视野。
3.2 将课程思政元素落实到课程实施之中
1)课程目标引领: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突出价值引领。
第一,有知识,懂理论。第二,会教学,能训练。第三,愿从教,会育人。第四,有规划,会发展。
2)教学目标衔接:挖掘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课程目标是教育所要达到的一种内隐的行为目标,而教学目标则是具体的外显行为目标,可以说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104355e48f700e433e785b840f9bbbca&amp;file=file.png" alt="" />
3)教学过程贯穿:创设学生参与的多种学习活动,感悟思政知识。
为了实现“体育教师”章节设定的教学目标,第一,教师可以在课前针对本章重点内容设置“思考与讨论”环节。第二,安排学生参与市区开展的体育教研活动、观摩体育优质展示课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等。第三,布置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课后作业。
4)课程评价落实:融于专业课程评价,助力思政教育落地有声。
教师可从学生平时课堂表现、纸笔测验、完成相关作业、参与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考察学生作为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品德和修养,建议课程思政分数占课程总分的15%~2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