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运动健身参与如何影响社会归属感——基于网球运动健身者的质性分析
<p>运动健身参与如何影响社会归属感——基于网球运动健身者的质性分析</p>
<p>董取胜,柯勇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7月 第39卷 第4期</p>
<p>研究目的:
通过与经常参与网球活动的健身者的深度访谈,对运动参与提高个体归属感的实践展开研究,探索提升个体社会归属感的因素和措施,构建运动参与提升社会归属感的理论机制模型。</p>
<p>文章脉络:
1 问题的提出
如今,在以现代商业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的城市社区中人际关系的趣缘成为了维持社区居民之间沟通交流的主要纽带。体育运动作为趣缘关系的重要载体,逐渐代替了原本传统社会中血缘和地缘关系的作用,在城市社区整合与社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人际关系纽带作用。
国内外学者均高度关注归属感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当前对社会归属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分为2种不同的研究思路。(1) 将社会归属感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定义,认为邻里交往、社会参与等变量与社会归属感的形成密切相关。(2) 将社会归属感作为一种情感层面的定义,认为地方依恋、社区认同感、满意感等变量与社会归属感的形成有关。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新兴的城市社区尽管目前发展尚不成熟,但作为结构转型后的新的社会基本单元,将会在未来发挥维持社区稳定、调节社区矛盾的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运动参与和社会归属感之间的关系对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推动社区整合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过程
2.1 研究方法
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
2.2 资料收集
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
2.3 样本选择
本研究在符合理论性抽样下结合差异性抽样原则,在确保受访者是我国社区居民的基础上,选择共同参与网球项目运动的成年人群体作为主要的访谈对象。采用随机抽样与滚雪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最终确认了16名愿意参与访谈且能够清晰完整地将自我所想表达出来的被试者。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39c85d49d53a5bf99ee4e5db3ffeeaa4&amp;file=file.png" alt="" />
2.4 资料分析的操作
首先,采用便利性抽样的方式选取第一名受访者。其次,根据编码结果进行理论抽样转换,采用理论性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式确定下一位受访者,最终抽样访谈与编码工作的终止是以所提供信息量饱和为原则。
3 资料编码结果及理论构建
3.1 开放性编码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e5d23039dab13f71de8b434c94ebbf9f&amp;file=file.png" alt="" />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02d4e58189e0e072b9594efd2ca4e31e&amp;file=file.png" alt="" />
3.2 主轴编码
本文在3个主轴编码基础上,尝试挖掘范畴之间的联系,通过运用“A 因果条件-B 中心现象-C脉络-D中介条件-E行动-F结果”的典范模型工具,将分散的编码体系进行关联化。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d56f39973c8e06b787b407a65e8324f9&amp;file=file.png" alt="" />
研究发现,网球爱好者运动参与体验的变化是影响其参与网球运动的重要因素,其中起到重要中介作用的就是网球运动参与对不同个体的重要程度。
3.3 选择性编码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9328e9425b62a70a106e5bfa4af1a13c&amp;file=file.png" alt="" />
业余网球爱好者通常有较强的运动参与意愿,但是由于网球运动对于专业能力和技术有着较高的入门要求,在参与网球运动时,通常由于对方和自身的技术水平产生接近性或者回避性的参与行为进而导致其运动参与体验的差异。因此,在运动参与动机和参与体验的双重作用之下,网球爱好者通常倾向于加入一些业余俱乐部、团体等带有社会性质的网球组织,试图在运动参与中获得更好的运动参与体验。当业余网球爱好者通过网球组织在运动参与中获得较强的参与体验时,其对于组织的依赖性越强,越倾向于对组织产生感情承诺,即对自身所在组织产生某种情感上的依恋而带来承诺行为; 反之,当业余网球爱好者通过网球组织在运动参与中获得较弱的参与体验时,其对于组织的依赖性越低,越倾向于对组织产生规范承诺,即个体仅仅出于自身固有的道德感而对网球组织产生的某种忠诚行为。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17404cc7c09be1772919a506a1cb2a72&amp;file=file.png" alt="" />
首先,当业余网球爱好者参与体验感强、组织承诺强时,其社会归属感最强; 其次,当其参与体验强、组织承诺弱时,其社会归属感次之,这说明个体本身已经有较好的网球运动参与,无需通过对组织达成某种承诺; 再次,当个体运动参与体验弱但组织承诺强时,其通过运动参与尚未形成较强的社会归属感,需要通过对组织形成感情承诺的强组织承诺形式来提升自身归属感,因而其归属感排第三; 最后,当个体运动参与体验和组织承诺均较弱时,其社会归属感处于较低水平。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1c4e2505d882944df1cfad9d4a27f51f&amp;file=file.png" alt="" />
4 结果讨论
4.1 运动参与体验与认知评价机制的结果分析
具体主要由动机意识在内外环境的浸润下外化成一定的行为模式,同时联结直接和间接的参与方式,最终形成驱动性运动参与体验。参与动机、参与行为、参与方式和参与体验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复杂心理机制,在转变为应对结果的过程中,会受到认知评价机制和应对过程的牵制。内在动机与运动满意度呈显著性正相关,进而会强化运动体验感。
4.2 组织承诺作为核心范畴的分析
依据认知不协调理论和一致性理论,个体行为路径会自我修正从而避免与组织成员不一
致。通过梳理本研究故事线发现,组织承诺具有调节效应,其强弱程度将会直接影响社会归属感的变化强度。
4.3 社会归属感主范畴的分析
通过主范畴概念的提取将社会归属感变化的表现划分为5个概念维度,分别是社会认同、社会互动、社会信任、社会成就和社会价值观。具体表现为个体在网球组织中所获取到的社会认同感会反向推进个体对于组织的感情承诺。
在体育活动中,由于身心的体验感更强,个体可以充分发挥其内在主体性,因而体育运动极易成为个体快速投入到一个组织中的强有力的纽带。通过借助体育运动组织来填补自身社会归属感的缺失,以内化组织价值观来达到自我管理的效果,这在一定层面不仅有利于激发对自身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也有利于激发对社区治理工具和过程的反思。
5 结论
本文采用质性的研究方法,基于网球项目参与者的访谈资料的编码分析,探索了在体育组织的框架内提升个体社会归属感所需要的因素和措施,并建构了运动参与提升社会归属感的理论机制模型。基于此,通过借用体育运动的天然优势,打造社区活动组织平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来提高社区凝聚力,加强其运动参与的体验感,使参与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组织承诺,从而提高居民的社会归属感,进一步达到社区治理的效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