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差异---以体育学研究为例
<p>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差异---以体育学研究为例</p>
<p>石岩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 第49卷 第1期</p>
<p>研究目的:
本文从哲学立场、适用性、研究策略与程序、质量评价标准4个方面对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差异予以说明。</p>
<p>文章脉络:
量化研究是一种理论构检验式的研究,质性研究是一种理论构建式的研究。本文主要结合体育学领域的一些具体案例,从哲学立场、适用性、研究策略与程序、质量评价标准4个方面解读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差异。
1 哲学立场的差异
量化研究在认识论上,认为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是客观的,研究者在研究实践中应保持中立。可重复性是判断一项量化研究是否可靠的重要标准,只有研究发现能够按照一定条件重复发生时,才能确定研究发现不是一种巧合。
质性研究强调在具体场景和事件中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进行解释性理解,更重视从被研究者的视角理解问题。遵循解释主义立场,对研究对象纪念性密集地描述,自下而上式的归纳概念和理论是质性研究最突出的两个特征。
2 适用性的差异
在涉及描述性问题额关系性问题时,量化研究更具优势。关系性问题包括相关性问题和因果性问题,相关性问题即关系不清的问题,因果性问题即因果不解的问题。体育学领域的绝大多数命题都是一种相关性命题。在解决关系性问题方面,量化研究能够围绕一个小问题推进证据的有序积累,且能够给出量化的指标。
质性研究一般要有新的构建,包括但不限于新概念、新模型和新理论,同时质性研究强调要深入了解被研究者的想法、感受以及意义,其适用的研究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4类。第一类,触及被研究者内心或心路历程的问题;第二类,所研究的问题在不具控制的情境中;第三类,已有理论和研究无法对研究问题进行解释时;第四类,适用于研究多元、复杂的问题。
3 研究策略与程序的差异
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采用的研究策略存在差异。量化研究的策略主要包括调查与抽样、实验研究。量化研究的策略更多的是为了检验理论。质性研究的策略主要包括个案研究、民族志、现象学、扎根理论和行动研究。体育领域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扎根理论、个案研究和现象学。
<strong>程序上:</strong>量化研究的假设需要非常明确,而质性研究使用归纳法,所以在研究之初不会形成明确的研究假设,用“提问”来代指质性研究中的假设更为恰当。
<strong>样本:</strong>
量化研究的统计分析主要是基于虚无假设检验,其对样本量非常依赖,样本越大,自由度也就越大。质性研究的样本选取要与研究问题紧密相关,随着资料的不断涌入,资料分析的不断深入,逐步选取更精确的样本。质性研究更多的是研究某一类现象,而不是达到对某一个总体的认识。
<strong>收集与分析数据:</strong>
量化研究在收集数据时大多会使用问卷或量表,并且会严格评估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量化研究的数据分析主要是描述性统计和推论性统计。质性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三种:访谈、观察和文档。访谈数据是基于人们所说的而不是所做的,质性研究往往会收集多种类型数据。质性研究中数据分析方法较多,其中内容分析、扎根理论分析、话语分析、会话分析和叙事分析被广泛应用。
4 质量评价标准的差异
评价量化研究时,可以从程序规范性和结果层面进行。如果想更全面地评价一项量化研究,也可以进行重复研究。
质性研究经常会强调真实性。当质性研究者连续地在不同地数据中探索,并意识到离散细节间地关联时,效度就会增加。评价一项质性研究,从程序规范性层面进行较为合适。
5 结语
在最终的研究实践中,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根本区别只取决于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随着研究不断细化和深入,研究实践中综合使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将会成为一种自然而然地应对之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