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英陪的论文笔记


12.6 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难点及应对策略

<p>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难点及应对策略</p> <p>刘锋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 第38卷 第2期</p> <p>研究目的: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对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难点及对策进行深入剖析。</p> <p>文章脉络: 置身新时代,如何根据体育课程的自身属性,探索符合课程思政要求的改革路径并发挥好其应有功效,无疑是当前亟需解答的问题。本文在借鉴体育课程思政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着力阐释“体育课程思政内涵是什么”“体育思政建设难点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等问题,进而提升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为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1 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阐释 1.1 立德树人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本质要求 (1)体育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先哲圣贤的体育思想智慧中可以清晰看到,体育教育之本在于德性的塑造,两者呈现出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2)以体育人与立德树人的共融性,体育和德育虽然形式不同,但两者在质的规定性上存在共融性。通过体育实践活动塑造德性、彰显价值、追求公平等外部行为,恰恰体现出新时代体育的立德树人价值。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引领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融合,不仅优化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调整其合理的价值结构,更能规范学生的文明行为、净化自己的精神世界,树立远大理想目标,为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梦和体育强国梦而努力奋斗。 1.3 协同育人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践行理念 (1)育人目标追求的一致性。 (2)功能任务典型的同质性。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进一步挖掘本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并系统融入思政教育,发挥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共同体的协同育人最大合力。 (3)价值引领的契合性。 1.4 显隐融合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法 (1)方法实施层面,体育课程教学方法具有组织性、实践性、参与性的设计特点。 (2)内容传授层面,不同体育项目承载着不同的德育元素。 (3)结果评价层面,体育课程教学评价属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2 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审视 2.1 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失衡 (1)课程目标中工具性与人文性失衡。体育课程目标中应全面考虑以体育人的本质特征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体育思政发挥育人功效的应有之义。 (2)课程内容专业性和教育性失衡。一方面,体育教学大纲中思政元素没有充分体现。另一方面,应结合体育学科特点充分认识课程内容的多维功能。 (3)体育课程实践中德育性失衡。首先,教学目标中存在体育学科德育目标定位不准和泛化现象。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普遍存在偏重体育外在形式学习而偏离体育内在的文化性、教育性等价值精髓的感悟。最后,在体育课程评价方面,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目标设置过大和德育内容缺乏,且评价方式存在一定主观性。 2.2 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薄弱 (1)思政意识薄弱。 (2)思政能力不足。一方面,缺乏思政元素的融入能力。另一方面,缺乏思政教育的创新能力。 (3)育人情怀不足,体育教师思政能力不仅涉及到思政意识、思政理念、思政知识等方面,关键是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2.3 校园体育文化育人乏力 (1)校园体育馆藏文化缺失。 (2)体育仪式教育重视不足。 (3)校园体育文化育人手段单一。目前,校园体育文化注重硬件建设而对文化育人环境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力度不足。 2.4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1)由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缺乏强有力的顶层设计,缺少相应的组织领导、激励机制、资金支持等多方面保障,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就难以落实和推进,难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暂未形成体育课程思政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在如何评价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3 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应对策略 3.1 系统融入思政教育,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e2afb732e80feb2f0d4a3fb7c0acd114&amp;amp;file=file.png" alt="" /> (1)课程目标中传达思政教育理念。 (2)课程内容体现思政教育元素。第一,完善体育教学大纲。第二,体育教材编写应体现德育成效,真正做到思政内容“进教材”。第三,体育课件教案的编写必须依据学科特点,将体育赛事和体育时事等热点问题作为思政元素渗透到教材之中。 (3)课程评价中凸出思政教育要求。 3.2 大力提升体育教师思政素养,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1)树立课程思政意识。 (2)增强思政研究能力。 (3)提高育人情怀。 3.3 积极营造体育文化环境,提升育人成效 (1)增强校园馆藏文化建设。 (2)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一方面,开设体育礼仪通识课程。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3)加大体育文化育人手段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度。 3.4 多措并举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思政的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 (2)完善评价机制。第一,根据具体目标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评价体系。第二,完善奖惩机制。一方面,将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工作量纳入考核评价中。另一方面,建立体育课程思政督查委员会,在体育教学大纲、日志、教案等教学资料中考量“思政内容”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度。 (3)提供科研政策支撑。 4 结语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提出的全新教育理念,需要各学科领域共同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构建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