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东北振兴视域下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研究
<p>东北振兴视域下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研究</p>
<p>金峰,李楠,于东生
体育文化导刊 2020年8月 第8期</p>
<p>研究目的: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从东北振兴的视域,对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开展情况进行研究。</p>
<p>文章脉络:
2004年国家首次提出振兴东北战略到●●●●●●明确提出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期间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措施,从国家层面确定了振兴东北的决心,为加快实现东北振兴提供重要指引和理论依据。以东北全面振兴为契机研究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发展路径,制定科学发展方略对提升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知名度,促进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发展,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及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1 冰雪体育旅游对于助力东北振兴的意义
1.1 助力东北振兴与“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东北振兴的根本所在,同时东北振兴必须实现与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各级各类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冰雪活动,与冰雪旅游共同推动黑龙江省群众冰雪运动的开展。集中政府、高校、企业力量,重点打造黑龙江省冰雪产业本土品牌,培训培养大量的冰雪运动教练员、运动员为北京冬奥会培养人才、为冬奥争光。以“引进 + 高校培养 + 企业定制”,多措并举,多路径培育冰雪旅游产业人才,从而实现东北振兴与“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战略布局。
1.2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大力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产业,不但能够有效实现产业结构改革和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就业,还将会扭转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不景气,经济效益低下,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局面,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因此,黑龙江省以冰雪运动为突破口发展冰雪旅游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以冰雪大众休闲健身和竞赛表演为●●,冰雪乡村文化旅游为带动,冰雪装备制造业为支撑的冰雪产业体系,打造本土型冰雪旅游品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基地建设。
1.3 提升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国际知名度
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环境包括:城市冰雪运动普及程度、冰雪旅游开展状况、冰雪运动品牌赛事、冰雪旅游产品、冰雪文化底蕴、城市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等。这些因素是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经济基础,冰雪体育旅游环境直接影响旅游者对冰雪体育旅游的体验感。黑龙江冰雪体育旅游既有独特自然环境优势,又有独特的关东冰雪人文环境,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2 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
2.1 冰雪体育旅游项目同质化严重
以冰雪赛事、游览观光两个方面为例,在冰雪赛事方面,黑龙江省每年开展的冰雪赛事主要集中在滑雪和冰球项目上,内容过于单一,无法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冰雪赛事需求。对于相对专业的滑冰、滑雪项目,游客的参与体验度却很低。冰雪观光方面,各地都以冰雪主题公园、冰雕艺术群作为招牌来吸引游客,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和长春的冰雪大世界二者在外部环境、游览内容、目标消费人群设定方面存在雷同。在冰雪赛事申办运营方面,各地也是“轮流坐庄”,各省都有5A级滑雪场,都是国内顶级的,区别不大。
2.2 “冰、雪”体育旅游发展不均衡
“冰”和“雪”场馆数量发展不均衡,这些场馆基本都是体育局直属单位,民间资本在室内滑冰场馆建设、运营方面投资几乎没有,这种现实状况制约了室内冰场的数量,同时大部分都在周六、周日对市民开放,这进一步制约了滑冰人口。其次,“冰”“雪”赛事发展不均衡,赛事大多数集中在冰上运动,而滑雪赛事就很少。目前,黑龙江省雪场数量虽多,但设施与服务水平良莠不齐,随着智能滑雪场的出现,黑龙江现有滑雪场基础设施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
2.3 冰雪体育旅游宣传力度不强
黑龙江省“互联网+冰雪旅游”宣传运作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APP等新媒体平台的参与,不能及时发布冰雪体育旅游信息,整合旅游资源,宣传跟不上,没有第一时间把冰雪体育旅游的信息推送给游客,到专辑国内外喜欢冰雪体育旅游的潜在游客大量消失。
2.4 冰雪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冰雪体育旅游产业作为一项旅游产业与冰雪产业交叉、融合的产业,需要多种类型的人才支撑。其涉及冰雪教练员、冰雪赛事营销、冰雪旅游宣传推广、冰雪器材操作维护人员及造雪师等,这些元素是推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很多滑雪企业都是采用了雪季临时招聘管理人员、教练员、在校实习生的办法来维持冰场雪场的运营。这不仅存在管理问题而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黑龙江省90%以上的滑雪场没有配套的滑雪学校,这不利于冰雪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冰雪人口数量的增加。
3 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助力东北振兴的实现路径
3.1 形成政府引领、社会推动、群众助力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从政府层面,首先,要发挥政府在冰雪体育旅游发展过程中宏观调控的主导地位,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一站式服务体系平台的构建。其次,精简雪场审批流程,加快冰雪体育旅游管理部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职能的转变。最后,以市场为先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从社会推动层面,随着冰雪协会创建,实体化进程的加快,政府部门要充分调动冰雪俱乐部、协会等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并采取有力手段助推其发展壮大,使其参与冰雪体育旅游的管理,实现政府、社会组织之间明确的分工协作。从群众助力方面,要大力发展冰雪运动提高冰雪人口基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冰雪学校等手段,促进冰雪进社区、进校园夯实群众基础,实现冰雪人口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扩大冰雪运动人口基数。
3.2 构建多措并举的冰雪体育旅游人才培育新机制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人才比较匮乏,特别是冰雪产业人才匮乏问题尤为突出。首先,坚持“引进来 + 走出去”并重的原则,采取联合国外高校培养的方式,推动冰雪产业管理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支本土的高水平的冰雪产业团队。其次,构建联合高校定向、定量、定点培养人才的方式,与国内各大雪场、冰雪旅游企业、中国滑雪联盟签订实习、就业协议,既能够解决冰雪体育旅游人才短缺的问题实现校企合作,同时也解决了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最后,建立冰雪人才交流互访平台,并形成交流常态机制,促进冰雪人才、技术、管理及经营理念等方面的交流与学习,从而实现冰雪体育旅游的发展与国际国内先进的发展理念、发展趋势同步。
3.3 打造精品赛事和少数民族特色冰雪双引擎的旅游路线新走向
少数民族特色冰雪本身所特有的区域性、民族性、原生态等特点,具有巨大的景观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各地区要协同配合避免项目建设交叉重复及因违建、乱建破坏自然资源现象的发生。在少数民族特色冰雪方面,着力打造由“传统冰雪艺术观光”向“少数民族冰雪运动体验 + 冰雪休闲度假 + 民俗文化”复合型旅游形式转变。其次,体医结合,开发康养医疗于一体的冰雪休闲养生项目,着重开发满医、蒙医食疗保健养生的独特功能,保留北方冬天传统御寒方式“火炕”。
3.4 提升冰雪体育旅游影响力,多渠道助力东北全面振兴
好的品牌宣传是冰雪体育旅游大发展、快发展的加速器。提升冰雪体育旅游的影响力至关重要。第一,深挖冰雪体育旅游文化内涵,聘请专业创作团队,拍摄制作冰雪体育旅游文化宣传片。第二,打破传统传播的藩篱实现宣传手段多样化,借助“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新兴媒体,将冰雪体育旅游的特色亮点拍摄成 2~3 分钟小视频进行零星化宣传。也可以通过邀请家乡名人以此来提升黑龙江冰雪体育旅游的知名度。第三,发挥好旅行社和旅游公司的宣传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