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英陪的论文笔记


10.21 扎根理论的“丛林”、过往与进路

<p>扎根理论的“丛林”、过往与进路</p> <p>贾旭东,衡量 科研管理 2020年5月 第41卷 第5期</p> <p>研究目的: 本文在充分回顾国内外有关扎根理论的代表性研究基础上,梳理了扎根理论发展的脉络及不同学派,对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扎根理论、程序化扎根理论、建构型扎根理论的数据编码流程进行了比较,基于定性与定量研究思想的视角梳理了其演化过程与路径。</p> <p>文章脉络: 1 引言 其中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将业界的管理创新实践转化为具有一定普适性的理论,从而被更多企业借鉴和学习; 第二,将这些理论与西方的管理理论进行对话,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蕴含中国特色、具有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的管理学理论做出贡献。 2 扎根理论的“丛林” 扎根理论来源于社会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社会科学研究领域。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abc8f485a4d4ee8cca6630bb4ae2bc91&amp;amp;file=file.png" alt="" /></p> <p><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021d66f5ebf3bd7eba0e1485d1a925a6&amp;amp;file=file.png" alt="" /></p> <p>3 扎根理论的过往 3.1 扎根理论三大学派研究方法比较 3.1.1 经典扎根理论编码过程 在经典扎根理论中,编码过程分为开放性编码、选择性编码、理论性编码。 开放性编码是指没有理论预设的、完全开放式的编码过程,该过程的结果就是要发现核心范畴。选择性编码意味着开放性编码的终止,限定与核心范畴有关的范畴范围,通过进一步的理论抽样和数据收集确认核心范畴并使其饱和。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4c0fbf665dd4384bb1793fd2ce1a4e18&amp;amp;file=file.png" alt="" /> 3.1.2 程序化扎根理论编码过程 程序化扎根理论将编码过程分为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等步骤。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1f10b52220fd0bed9425ebb998c0aed1&amp;amp;file=file.png" alt="" /> 3.1.3 建构型扎根理论编码过程 建构型这跟理论的编码过程分为两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初始阶段,即初始编码。 第二阶段,聚焦和选择阶段。 聚焦编码的意义在于使初始阶段的编码更具指向性、概念性。通过编码间的对比挑出重要的和出现频次高的编码,成为重点关注的编码,然后再次返回数据看是否得到数据支持,验证重点编码的同时再次回顾数据。 轴心编码在聚焦编码阶段,范畴已经出现,重要范畴和高频范畴也包含在其中。 理论编码的目的即将初始编码阶段打散的陈述性逻辑,以核心范畴和一般范畴的方式形成了新的、连贯的、理论化的表达。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4bf6a9318e3936984386397a40dc7099&amp;amp;file=file.png" alt="" /></p> <p><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709383ea757901eabac4fafe3daf54f8&amp;amp;file=file.png" alt="" /></p> <p>3.2 基于定性定量研究视角的扎根理论演化路径 经典扎个理论、程序化扎根理论和建构型扎根理论分别体现了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认识论。 3.2.1 定性定量思想的第一次融合 定量研究最大的弱点在于边界虚构,真实世界发生的事情往往不同于实验室条件下的理想情况。在关于问题为何出现和怎么出现没有很好的解释的时候,定性研究的意义就会凸显并能够给予更为合理的解释,但定性研究方法又饱受研究过程不科学的质疑。 将定量研究流程展示的方式纳入了定性研究中,形成了扎根理论。 3.2.2 定量思维定性演化路径 以Glaser为代表的经典扎根理论在本质上是贯穿着定量研究思想的定性研究过程,呈现了扎根理论的“定量思想定性演化路径”。 3.2.3 定性思想定量演化路径 Strauss积极推行扎根理论研究的程序化,旨在借助严格的程序来保证研究过程的严谨性以及保障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社会科学家间能够平等对话。 3.2.4 定性定量思想的第二次融合 Glaser的经典扎根理论强调研究者应处于守株待兔式的研究状态,抱着足够的信心、耐心和真诚,去等待真理的自然涌现。Strauss则 强调,研究者内心可以如千军万马般的思想奔腾,但思想的边界却要借助形式上的规范化来界定。 Charmaz 则重新回归扎根理论的实质,在承认理论实质客观性的同时也承认理论形式的建构性,试图弥合前面两大扎根理论学派的分歧。 3.2.5 定性定量思想的第三次融合 贾旭东等学者提出了有机融合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中国管理扎根研究范式”。该范式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个阶段,定性研究阶段以建构型扎根理论的融合思想为指导,以“扎根精神”作为认识论内核,以经典扎根理论为主体结构,以程序化扎根理论因果关系及认知地图工具为辅助,实现了扎根理论发展中定性定量思想的第三次融合。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0022bea7219164e107de9e4474c54108&amp;amp;file=file.png" alt="" /></p> <p>4 扎根理论的进路 4.1 “扎根理论5问” (1)如果一种方法发展得很好,并且已经被发表、传授和使用,当这个方法被另一个人改变了,它是否仍然是同一个方法? (2)研究方法是否可以在未经创始人许可的情况下进行修改和调整? (3)研究方法是稳定的、持续的、标准化的,还是视研究主题、参与者和研究背景差异、使用者个性和知识背景差异而定? (4)谁拥有改进方法的特权?方法论学家还是研究人员? 博士生?谁都不可以? 任何人都可以?每个人都可以? (5)或者,应该有规章制度、版权条例和其他形式的知识产权法来保护某种研究方法吗? 4.2 基于“扎根精神”的回答 什么是扎根精神?“广义上,即方法论的视角,‘扎根精神’是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的科学思想的表现; 狭义上,即方法的视角,‘扎根精神’就是承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并坚持按照科学规范的方法,从对数据的逐步归纳和提升中得到理论、实现理论与数据互动的严谨的质性研究原则”。</p> <p>扎根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根据研究问题、研究场景以及研究参与者的不同发生动态调整的研究方法论。</p> <p>当一种方法论以期刊论文或学术专著的形式公开发表或出版后,当然就已经成为了科学共同体可以用来进行研究、讨论和改进的公共产品,而非为某个个人或组织独享,这是基本的科学原则的体现。</p> <p>4.3 对扎根理论研究常见的两大误解 扎根理论自始至终都是一种研究方法论而非简单的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是一套完备的构建理论的方法体系,在问题产生、样本选择、调研访谈、数据分析、形成理论等方面都存在相应的操作工具和原则。 把对二手数据进行编码的研究称为扎根理论研究同样是一个常见的误解。“扎根精神”贯穿着所有扎根理论学派研究的全过程,研究者需要深入情境、深入现场,跟研究情境中的当事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因而访谈是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 通过访谈或辅之以观察而获得的一手数据是扎根理论研究最重要的数据来源,如果研究的主要数据不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间互动的产物,如仅仅对二手数据进行编码,那么这样的研究就没有遵循“扎根精神”,因而也不能被称为“扎根理论研究”。 5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扎根理论如果要继续发展,那么其进路一定不是继续加深不同学派间的隔阂和争论。 扎根理论不同学派之间,应当首先“求同”,其次“存异”: 所谓“求同”,即在秉持“扎根精神”的基础上交流互动; 所谓“异”,体现在方法和技术层面。 笔者曾基于以往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经验及扎根理论经典著述,以“扎根精神”为内核,基于建构主义认识论,以经典扎根理论的数据处理程序为主框架,以程序化扎根理论的因果关系为辅助结构,结合认知地图工具,融合定性与定量研究,探索性地提出了“中国管理扎根研究范式”。</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