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英陪的论文笔记


3.4 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背景下体育课程思政元素体系构建研究

<p>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背景下体育课程思政元素体系构建研究</p> <p>李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年 第22卷 第15期</p> <p>研究目的: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中华体育精神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构建体育课程思政元素体系。</p> <p>文章脉络: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研究认为体育工作要做好立德树人,让所有工作符合新时代对体育提出的新要求,应将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合理设计并运用中华体育精神包含的各种思政元素,并通过实践来实现体育工作在新时期的任务和目标。 1 中华体育精神研究现状 中国体育经历了极度落后到现在向体育强国不断迈进的过程,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壮大、体育精神的研究不断深入。对中华体育精神的研究主要从概念、内涵、价值、功能等方面,涉及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研究成果丰富,但在实践与运用的方面研究较少。 2 中华体育精神蕴含的思政元素 (一)“为国争光”思政元素的解析及教学设计 1.维护统一。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是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为国争光的前提。 2.荣誉与梦想。荣誉与梦想是指拥有上进心来实现理想与抱负,是实现为国争光的思想基础。 3.责任感与使命感。作为在校的学生和运动的参与者,要具备社会的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感,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参与体育锻炼,并感染身边的人共同参与,迈进中国体育强国建设时期。 (二)“无私奉献”思政元素的解析及教学设计 1.合作与竞争。合作与竞争意识可以影响人类的活动,同时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2.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是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力量源泉。 (三)“科学求实”思政元素的解析及教学设计 1.乐趣与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体育运动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功能与责任,而让参与者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阳光、健康地发展,是体育运动首要的责任。 2.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反对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及官僚主义等,具备辩证思维能力,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四)“遵纪守法”思政元素的解析及教学设计 1.公平竞争。为了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需要的是公平竞争,要能正确地对待成功与失败,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保持个人、团队的持续发展。 2.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是指对规则的敬重与遵守意识,具有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特征。 (五)“团结协作”思政元素的解析及教学设计 1.发挥特长,形成合力。体育运动需要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出各自的特长,以形成合力获取比赛的胜利。 2.个人与集体的和谐发展。中华体育精神的团结协作主要来源于传统文化、集体主义,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六)“顽强拼搏”思政元素的解析及教学设计 顽强拼搏是人们在工作及生活的过程中,拥有的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及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3 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构建与实践 (1)体育课程思政元素体系 通过对中华体育精神的解析,本研究构建的体育课程思政元素体系包括: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6个一级思政元素;维护统一、荣誉与梦想、责任感与使命感、合作与竞争、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乐趣与健康、实事求是、公平竞争、规则意识、发挥特长,形成合力、个人与集体的和谐发展、挑战自我的意志品质、勇敢果断的行为等13个二级思政元素。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中华体育精神的发轫和传承、中华体育精神的构建、中华体育精神的培育与实践三个部分。 (3)教学实践 课程教学主要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通过中华体育精神的培养,实现提升职业素养的目标。课程运用智慧职教建设课程资源,运用智慧职教、体育信息管理平台、运动APP等信息化教学媒介,管理教学过程。 4 结语 中华体育精神是新中国体育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精神品质。 构建体育课程思政元素体系,能有效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设计、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实践等环节,实现学校体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