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基于扎根理论的体能教练实践能力探索性研究
<p>基于扎根理论的体能教练实践能力探索性研究</p>
<p>赵海波,彭千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 第48卷 第6期</p>
<p>研究目的:
文章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了中国体能教练实践能力模型。模型可为我国体能教练专业化发展提供必要参考。</p>
<p>文章脉络:
实践能力成了体能教练专业化发展的实质链环。为促进体能教练专业化发展,需要对体能教练实践能力的结构进行回答。本文选取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借助扎根理论对一手数据进行剖析,构建具有现实意义的体能教练实践能力模型,以期为我国体能教练专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程序化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在编码时采用Nvivo 11.0软件与人工编码相结合的方式。
1.2 研究资料收集与整理
1.2.1 深度访谈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扎根理论访谈对象20-30人为宜,根据实际情况本研究共访谈了24名体能专家,采用一对一访谈。
1.2.2 网络言论和评论收集
网络留言可以作为质性研究的重要材料来源。网络言论和评论是在具体的、特定的情境下,一些体能专家、体能爱好者对体能教练专业化发展的直观体现。
1.2.3 文本资料收集
为尽可能全面的获得原始材料,将国外有关体能教练专业化发展的文本纳入原始材料。
2 质性研究过程
2.1 开放性编码
2.1.1 对原始材料分析得到语句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d9401bb98cc8a995dacaade7b3030e7d&amp;file=file.png" alt="" /></p>
<p><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0bcb89810b70a08ddafe28fe887af53a&amp;file=file.png" alt="" />
2.1.2 对语句进行概念化得到概念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d7a552bfbb7cf7376a9dd769a5395e4a&amp;file=file.png" alt="" />
2.1.3 对概念进行范畴化得到范畴
通过对概念的不断对比和分析,最终挖掘了13个范畴并赋予特定的代码,依次是内生实践动机( B1) 、外生实践动机(B2) 、专业知识(B3) 、专业技能(B4) 、反思与总结(B5) 、人际沟通能力(B6) 、促进运动员发展(B7) 、协作配合能力(B8) 、知识构建能力(B9) 、职业道德与工作态度(B10) 、科研能力(B11) 、分析能力(B12) 和创新能力(B13)。
2.2 主轴编码
本研究通过反复对比并分析体能教练实践能力概念和范畴,最终从 13 个范畴中提炼出 4 个主范畴,分别是实践动机(A1) 、专业实践能力(A2) 、一般实践能力(A3) 、情景实践能力(A4)。
2.3 选择性编码
用“体能教练实践能力”这一核心范畴统领其他范畴。
2.4 通过凝练“故事线”形成模型框架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7f712ebb696033a1c8f8727c320a7619&amp;file=file.png" alt="" />
2.5 理论饱和度检验
对预留的5份原始材料再次进行扎根分析。结果显示,并没有出现新的类属。据此,作者认为本研究构建的模型是饱和的。
3 体能教练实践能力模型阐释
3.1 实践动机
由模型可知,实践动机包括内生实践动机和外生实践动机,外生实践动机主要包括外部回报和实践压力与职业道德,而内生实践动机包括实践兴趣、热衷体能训练工作、实践目标等。
内生实践动机是体能教练对体能训练工作的热爱、敬畏、执着和坚持。外生实践动机由工作压力和获得外部回报组成。
3.2 专业实践能力
体能教练需要掌握运动解剖学、训练学、生理学、生物力学、心理学、营养学等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体能教练专业知识也包括原理性知识和教学策略知识,并将其运用到体能训练中。
体能教练指导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教学过程,这就要求体能教练拥有较好的教学能力。另外,体能教练在设置训练目标时要讲究策略。也有研究指出,体能教练积极的自我评估、反馈有助于提升其有效执教行为。
3.3 一般实践能力
研究表明,优秀的体能教练总是能够识别那些有助于运动员实现竞技能力目标的身体要素,且善于不断调整训练计划,以适应运动员需求。
在协调配合方面,首先,需要与主教练、运动员相互协作;其次,体能教练需要与运动康复师、队医、运动按摩师、心理师等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对接;再次,体能教练需要与技术分析师充分沟通;最后,体能教练也需要与管理人员等协调配合。
体能教练需要不断的进行反思与总结,包括训练前反思、训练中反思、训练后反思等,并逐渐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执教哲学。
知识构建是体能教练通过不断的实践,最终构建一套独特的训练方法和体系,形成了自己的执教哲学和训练理念与方法体系。
在知识构建指标中,包括体能教练自我知识体系和跨学科、多学科知识。
体能教练的知识应该聚焦于实践中使用的知识,而不是理论和命题知识。实践性知识是能够利用智慧做事情,代表的是理性的知识,且这种知识存在是无意识的,是通过教练的执教行动获得。
体能教练执教有效性的一大特征是具有较好沟通能力。人际知识是体能教练与运动员建立联系和沟通的基础。
务实的工作态度是体能教练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获得运动员、教练员、甚至是管理人员信任和肯定的重要因素。
3.4 情景实践能力
科研方面,体能训练本身的多学科特征,决定了要想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水平,需要体能教练能够发现运动员的体能训练问题、明了项目特点、了解主教练的执教哲学等。
分析能力方面,体能训练的复杂性和多元化发展需要体能教练能够快速发现运动员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最终找到解决办法。
创新能力方面,体能教练要用更宽广的视野看待运动项目、运动员、专项技术、主教练执教理念和训练哲学。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尽管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有着成熟的研究体系和流程,但仍以作者的主观个人分析为主,因此模型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修改。因此,建议结合量化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结果的普适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