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三大球”教学课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研究
<p>“三大球”教学课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研究</p>
<p>向林童 付佳欣 张麟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3年 第24期</p>
<p>研究目的:
该文提出以“排球、篮球、足球”为代表的集体性球类项目,坚持育体、育人、育心的教育理念,丰富课程形式并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当中,挖掘体育文化精神,培养当代大学生努力方向。</p>
<p>文章脉络:
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教师应该增强课程思政意识,不断改进教育方式和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 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
体育课程思政是指在体育课程中,通过挖掘与所教授的体育知识、技能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其与体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体育课程思政强调“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有机统一,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体育课程思政是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是一种新的育人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强烈社会责任感和较强专业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 “三大球”及其课程思政特点
第一,“三大球”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技能学习和战术训练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的基础课程。“三大球”课程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项目全面、内容丰富。其次,竞技性强、对抗性强。此外“三大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参与性。
第二,“三大球”课程思政是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于体育课程思政相似,都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大球”教学于课程思政同为育人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目标一致;第二,内容一致;第三,载体一致。
3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现状
新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而体育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育人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还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各高校充分认识到“三大球”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三大球”教学和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4 课程思政情境下对排球教学理念的挖掘研究
4.1 课程思政情境下排球精神的挖掘
1981年女排世界杯比赛时,中国女排开创了七站七胜的历史,第一次获得了世界冠军。此后中国女排又接连拿下五连冠,甚至是十连冠的好成绩,“女排精神”也成为我国各大高校开展思政和课程教学的重点。
4.2 课程思政情境下排球的多样化教学
最常见的两种教育方式:一种是显性教育;一种是隐性教育。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团队协作,无论是基础的训练还是后期的战术学习,学生都需要又团队配合、文明竞技的体育魅力。
5 课程思政情境下对篮球教学理念的挖掘研究
5.1 课程思政情境下篮球精神的挖掘
课程思政的建设已经是目前我国教育的新问题和新常态,深度挖掘篮球课程中原有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要明确育人的价值和意义,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篮球课教学中让学生看到篮球本身的精神和魅力所在,同时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有爱国情怀、有担当地责任感、有坚强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意识。
5.2 课程思政情境下篮球教学的多元化
在技战术学习中,需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模仿和练习,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掌握基本战术。通过实战比赛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技战术的掌握以及对篮球相关知识点的运用。
6 课程思政情境下对足球教学理念的挖掘研究
6.1 课程思政情境下足球精神的意识挖掘
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结合足球运动培养有理想、有思想、有觉悟、有道德与人格、有担当与责任的新时代青年。
6.2 课程思政情境下足球教学的多元化
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考验的不仅仅是场上的11名运动员,更是对团队的每一个人的考验,让他们形成一个密不透风的团体,相互依靠、相互理解、相互鼓励才能赢得最终的比赛。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足球思政教育的切入点,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足球运动中,以拓展的方式添加到教材的设计中去,将足球运动的精神传授给学生,向学生讲解不断进取、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
7 结束语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作为体育课程思政在高等院校场域的具体化实践,具有体育知识传授,体育能力培养中,引导大学生塑造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具有明德与致学互通,育体与育德兼顾,凸显潜移默化育人,同向同行育人知行合一育人,以及全面发展育人德独特性。因此体育课不应该仅仅成为强身健体德工具,更应该在课程学习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国家需要全能型人才,无论对技能还是理论都需要较高的要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