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以体树人校”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举措与经验启示——基于Nvivo软件的编码分析
<p>“以体树人校”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举措与经验启示——基于Nvivo软件的编码分析</p>
<p>刘特,董国永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9月 第57卷 第9期</p>
<p>研究目的: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对全国31所“以体树人校”学校体育改革的案例进行了深入探究。</p>
<p>文章脉络:
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育体系的全面发展。通过梳理既有文献可知,学界围绕一线学校体育改革实践提炼举措及经验启示的研究亦较为罕见。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入选蔡崇信公益基金会“以体树人杰出校长计划”的31位校长推动学校体育改革的事迹作为案例,其所在的学校称之为“以体树人校”,运用Nvivo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总结出“以体树人校”体育改革的重点举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启示,期冀为更多学校推动学校教育与体育改革提供参考,为中国式现代化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启发。
1 研究设计
1.1 资料选取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e78edc958cf2a5ed7ab637d63415a03e&amp;file=file.png" alt="" />
1.2 研究工具
Nvivo 12 Plus.
1.3 数据整理
依据概念类属归纳出“树立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等8个一级节点,19个二级节点,45个三级节点,352个参考点。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d4d87ec5c661994055e5c1e09157c435&amp;file=file.png" alt="" />
2 “以体育人校”学校体育改革重要举措的节点分析
2.1 树立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
其一,加强全学科教师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支持。一方面,帮助全学科教师形成正确的体育认知观;另一方面,创设全体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确立与教师关切的利益点相连接的制度,促进全学科教师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支持。
其二,利用课程、运动会、竞赛、体育文化节等活动促进学科融合。
其三,实施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第一,在体育中融合其他四育。第二,让学生在各类赛事与活动中体验不同角色。
2.2 创造利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氛围与制度
师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创造了学校体育文化环境,学校体育文化环境同样影响着师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
其一,创设崇尚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首先,从师生、家长树立正确的体育认知入手,同时,创设崇尚运动的校园文化。
其二,推行促进学生体育参与的制度与行动。学校须建立系列具有强制性或吸引力的制度为其提供有效保障。此外,部分“以体树人校”对不同学生施加了不同干预。面对如何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问题,一些学校通过测试为学生提供运动项目选择的指导,以促使学生能持续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
其三,校长以身垂范。校长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通过与学生、教师、家长产生体育层面的互动,拉近彼此距离,传播体育能量。
2.3 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其一,改革体育与健康课程。一是增加体育课程量;二是开发系列校本课程;三是构建课程体系与特色制度。四是通过引进校外体育机构或(和)学校加大投入,丰富体育课程。
其二,革新体育教学方法。
2.4 积极开展课外体育锻炼
一是丰富课外体育锻炼形式。开设大量的体育社团来满足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多样化需求,引进具有资质的校外体育俱乐部等机构开设或者直接外包,布置家庭作业。二是精心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主要体现在提升体育大课间的“质与量”。
2.5 大力开展课外体育训练与竞赛
其一,加强课外体育训练。诸多学校将组建并加强训练队水平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可为学校体育改革的推进乃至学校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
其二,打造面向全体学生的课余体育竞赛。各校还根据各校、各水平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些鼓励与吸引她们参与的举措。此外,对竞赛规程进行适当修改,打造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竞赛是部分学校改革推进的重要举措。一是修改竞赛办法。二是修改竞赛规则。
2.6 优化学校体育硬件保障
其一,加强运动场地的供给。首先,选择在原有体育场地的基础上自主开发与改善运动场地。一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如自行浇冰场。二是借助社会资源,通过校企合作等解决学生运动设施与场馆不足的问题。
其二,加强体育器材的供给与智慧体育设备的应用。一是自主开发与改造体育器材。二是增加运动器材的直接供给。三是开展智慧体育教学与训练。第一,使用运动手环或心率带在课堂上检测学生心率。第二,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库。第三,通过互联网辅助体育学习。
其三,丰富与发展各类运动项目,包括引入新兴运动项目、发展群众基础广泛的运动项目或当地特色体育项目。
2.7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在配齐体育教师层面,各校常通过多渠道引进体育师资力量来进行补充。在配强体育教师层面。一是确立制度提升体育教师队伍质与量。二是加强师资的继续教育。
2.8 争取“家社”力量的坚实支撑
其一,推动家长积极参与学校体育。一方面通过开展培训促使家长树立正确的体育认知。另一方面着力解决家长关切的实际问题。如完善优秀体育特长生的后续发展问题,加强训练队学生的文化学习管理。
其二,促进学校体育“校-社”共育。可尝试邀请体育明星进校园、引进大学生志愿者担任体育教师助教等途径,为学校体育改革集聚人力、物力、智力等多方位支持。
3 “以体树人校”学校教育改革重要举措的经验启示
3.1 培育校长“以体树人”观,提升校长体育管理艺术
首先,应当培育校长的“以体树人”观。第一,加强全体教师职前体育教育。第二,加强校长体育培训。其次,发挥校长主观能动性。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创造平台加强先进体育管理经验的交流与分享及对学校体育系列政策的宣传与解析。校长体育管理艺术的提升在宏观上需协调好“刚柔关系”,二者不可偏废,应柔中带刚,刚柔并济。
3.2 强化学校体育改革支持体系,凝聚合力共促改革深化
首先,深化价值认同,聚焦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与价值立场。第一,聚焦理论认同,推进多元主体对体育教育价值的理解。第二,聚焦实践体认,促使多元主体实现对体育教育价值的深层认同。第三,聚焦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与价值立场。
其次,理念引导行动,形成“家校社”共同参与的改革支持综合体。学校应当在体育改革中承担三者形成合力的“牵头人”角色。此外,还需高度重视家委会在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桥梁作用,促使其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坚强后盾。
最后,在学校内部,第一,创设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第二,凝聚全学科教师及班主任的力量加强对体育改革的支持。第三,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性与艰巨性,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素养。
3.3 夯实学校体育发展之基,加强学校体育政策的有效落实
第一,相关部门在制定学校体育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政策本身是否明确、合理、可行,政策体系是否存在矛盾、不协调的现象,提升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可操作性。第二,完善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监督与问责机制。应从“有过”向追究“无为”转变,“督政”与“督学”有机结合。第三,加强政策执行者对学校体育政策的认同与遵从。第四,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政策实施环境。其一,政府部门应通过网络、媒体等媒介,广泛宣传“以体树人校”的成功经验和学校体育的价值与功能。其二,深化学校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
3.4 科学研判找准发力支点,以点带面撬动改革全局
找准能够撬动改革全局的发力支点深有考究,选择以点切入看似平淡,却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者在此之前需通盘考虑、科学研判、找准关键。改革者应加强对政策的理解与领会,有效调整与安排学校体育各要素的配置方向与配置力量,实现“借力打力”。
4 结语
31所“以体树人校”的学校体育改革案例是我国深化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背景下涌现众多优秀改革校中的生动缩影与精彩展现,但事实上,更多的学校对推动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仍处于观望或浅层化状态。学校体育发展与变革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综合体,其过程涉及多元主体且在我国当前教育环境下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尚需时日,因此需要更多研究者关注,更多主体支持,形成合力,共创学校体育发展与改革的美好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