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英陪的论文笔记


11.23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理论课程思政元素及教学案例解析

<p>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理论课程思政元素及教学案例解析</p> <p>杨建营,冯香红,徐亚奎,董翠香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月 第55卷 第5期</p> <p>研究目的: 为充分发挥高校武术课程的“育人”价值,以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高教版《武术》教材为研究蓝本,主要运用文本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教学实践法等研究方法,重点挖掘提炼了其课程思政元素,并以教学案例的形式进行了具体解析。</p> <p>文章脉络: 1 案例一:武术的概念及分类等基本理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1.1 案例所属章节及其价值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明晰武术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并逐步养成按科学规范办事,用理性、客观、严谨的态度剖析问题,并敢于质疑权威的科学素养。 该案例的重点之一即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按标准行事的习惯。该案例的重点之二是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权威、敢于大胆批判的科学精神。 1.2 案例描述 教材开宗明义,首句即阐释了武术的概念:“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虽然教材中对武术概念的表述在形式方面总体上遵循了形式逻辑的要求,但在具体内容方面却仍存在一些小问题: 问题之一是定义中的“属概念”不准确。按照形式逻辑,传统体育与武术之间显然不是上下属关系,而是交叉关系。问题之二是对武术的划分没有遵循形式逻辑的具体要求。功法、套路、搏斗是传统武术拳种中的3个技术环节,是3个组成部分,所以这是“分解”,而不是“划分”。 1.3 案例实施 具体可通过理论讲解、课堂辩论、课外阅读的形式而展开,并依据课本中的概念辨析拳击、击剑、空手道、跆拳道、八段锦、五禽戏、舞龙、舞狮是否属于武术。 2 案例二:学校武术开设的国际视野 2.1 案例所属章节及其价值 根据教材中的论述,武术发展既有历史辉煌,也有当代成就,但唯独学校武术毫无起色。 2.2 案例描述 采用这种直接对抗性技术的目的是在这种直接的对抗中学会勇敢面对生命挑战,学会在与人的搏斗中生存。学校武术只有回归技击本质,紧紧围绕技击对抗形式而展开教学内容,才能够走出困境,并真正实现培育民族精神的目标。 2.3 案例实施 主要通过理论讲解、观看视频、延伸阅读的方式展开。 3 案例三:武术技术所体现的文化自信 3.1 案例所属章节及其价值 通过对博大精深的武术技艺解析,增强文化自信。 3.2 案例描述 中华武术的传习者在实践中注重积淀,而量的积累又容易引起质的飞跃,从而获得更长足的飞跃式发展。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ed80ad9af3c476d77e933b4f365a01ff&amp;amp;file=file.png" alt="" /> 如果说处于原始核心层的技术是最简单、直接、实用的通用技法,那么,处于第二层次的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场景中才能够运用的技法则深刻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传统思维方式。 如果说第二层次大量预设性技法完成了“量的积累”,那么,第三层次的特色技法则发生了 “质的飞跃”,深刻体现了中国道家哲学的反向思维方式。 如果说第三层次追求“以巧斗力”的技击之道的技法将人类武技的技击理念发挥到了极致,那么,第四层次的技法则跳出了技击术范畴,跨入了人体运动艺术领域和养生术领域,成为一种表现型的艺术或健身养生的实践途径。 这种集中展现辩证思维、反向思维,具有多元价值取向的技术体系,正是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具体体现。人们既可以通过武术学习防身自卫本领,通过武术的文明对抗形式培育民族精神,也可以通过武术健身养生,修养身心,还可以通过武术表达思想感情,展现艺术化的技艺。 3.3 案例实施方式 4 案例四:学校武术教育对民族精神的培育 4.1 案例所属章节及其价值 从民族复兴的高度阐释中华武术在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价值。武术是一种以技击对抗为主的运动技术,通过长期训练可以培养广大青少年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无数次技击对抗可以培养广大青少年刚健自强的精神。 4.2 案例描述 中华武术的学校教育应该有国际视野,借鉴邻国经验,充分开发本民族国粹中华武术的精神教育价值。 4.3 案例实施 主要通过理论讲解、实践体验、课外阅读的方式而展开。 5 案例五:学校武术与“立德树人” 5.1 案例所属章节及其价值 “尚武”和“崇德”是武术中相伴而行的两方面。武术不仅是体育的途径,也是德育的途径,如果能够成功改革武术教育,武术在立德树人方面可发挥重要价值。 5.2 案例描述 中国文化重视德治,通过道德规训而使习武者从内心深处懂得不应该滥用武力。核心层面的武德是指“具有技击能力的人在运用武术时应具有的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品行”。正因为习武之人掌握着破坏性很强的技术,所以社会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得习武之人更加自律,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侠义精神成为习武者 “实现人生价值 的理想境界”,同时也是“传统武德中流光溢彩的无限风光”。由此,升华了的武德是习武者追求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充满了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途径。 5.3 案例实施方式 主要通过理论讲解、视频赏析、课外阅读等方式展开。 6 案例六:武术与民族文化的传承 6.1 案例所属章节及其价值 通过这种直观的技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增强文化自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该案例的重要价值所在。 6.2 案例描述 受地理环境与人文思想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更讲究“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中华武术汲取自然界各种现象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技击,但同时也间接地实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6.3 案例实施 可通过理论概括、视频赏析、延伸阅读的方式展开教学。 7 案例七:武术比赛所体现的规则意识 7.1 案例所属章节及其价值 通过从理论层面剖析规则执导下的竞技比赛,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从而养成在日常生活中按章办事的习惯。尊重规则、遵守规则、服从规则、敬畏规则、公平竞争是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武术既然已经跨入体育领域,就应该按照体育运动的要求,充分发挥“规则育人”的价值。 7.2 案例描述 在比赛过程中,竞赛规则相当于社会生活中的法律,是进行竞技比赛的唯一准绳,是技术运用的底线。规则的威严性在技术教学之初就应该着重强调,以便应用于几乎每节课都进行的教学比赛。 7.3 案例实施方式 可通过理论讲解、视频解析、延伸阅读的方式而展开。</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