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英陪的论文笔记


10.24 性别观念的双向动态化: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愿变化逻辑的扎根分析

<p>性别观念的双向动态化: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愿变化逻辑的扎根分析</p> <p>赵芳,刘楚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2月 第57卷 第2期</p> <p>研究目的: 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论探索女大学生体育参与过程中参与意愿的变化逻辑,认为女大学生体育参与的经历和感受折射出影响其参与意愿的“抽象性别观念”和“具体性别观念”。</p> <p>文章脉络: 在高校体育资源较丰富的现实情况下,在调查中却发现女大学生的日常化体育参与状况仍不容乐观,她们的体育参与主要集中于体测和体育考试之前。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愿在其实践过程中的复杂性与现有基于社会性别的观点并不一致。 1 文献回顾与研究设计 1.1 文献回顾 研究主要倾向于以“参与—不参与”为落脚点建立起二元分析框架,但是女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态度的变化并不是全然二分的关系,“参与—不参与”两极之间还存在着复杂的转化逻辑,而这一转化过程则需要被置于具体运动参与情境中才能显现。 1.2 研究设计 本文将回归体育参与的具体情境与实践之中,采取参与式观察与访谈的方式获取研究资料。 经统计,理论饱和后,本文共有28名受访者。 2 资料编码结果及理论构建 2.1 开放式编码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a52d5e94a08290e46292544a78c08ea9&amp;amp;file=file.png" alt="" /></p> <p><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fbb8b33a89bf979a112e432b844f977c&amp;amp;file=file.png" alt="" /></p> <p>2.2 主轴编码 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主轴编码程序。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ac223661e5d5006608f3b0d3f1faef3f&amp;amp;file=file.png" alt="" /></p> <p><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5a1f58b9d12f7bf248caba46fe539956&amp;amp;file=file.png" alt="" /></p> <p>2.3 选择性编码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670c0988894097cce35ee0c6dbcc6585&amp;amp;file=file.png" alt="" /></p> <p>3 <strong>“抽象性别观念”:社会结构中的宏观运动观念</strong> 3.1 “宏观抽象性别观念”:社会建构过程中产生的性别观念结构 3.1.1 社会层面对体育参与“宏观性别”的影响 中国传统社会中宏观层面的性别霸权被构建。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仍被是做运动参与的边缘群体,话语同样隐含了对于女性参与体育活动的歧视和不公。 3.1.2 学校层面对体育参与“宏观性别”的影响 学校中体育课程设置和体育场地布局,在潜移默化中建构了她们的“宏观性别”。 3.1.3 家庭层面对体育参与“宏观性别”的影响 在传统社会角色的影响下,女生通常遭受家庭环境中潜藏的规训。在 社 会 凝 视 中,她 们 的“宏 观 性 别”会 逐渐成型,认为自己作为女性应该文静、端庄,从主观上主动与体育参与进行了分离。 3.2 “微观抽象性别观念:社会化过程中将运动经历内化于心的性别观念 3.2.1 隐性性别因素对体育参与“微观性别”的影响 在传统社会性别观念背景下,被排斥的参与经历会使参与者畏惧或排斥体育。 3.2.2 女生个体性格对体育参与“微观性别”的影响 为了不损害他人运动体验,她们可能会应他人请求或邀请参与体育活动,或因为他人的感受而选择自我退场。</p> <p>该观念与“宏 观性别”不 同,并未处于显性的地位,如不仔细梳理甚至难以发现,但这一观念却是分析女性体育参与性别实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分析女大学生体育参与的意愿变化十分重要。 4 <strong>“具体性别观念”:身体实践产生的微观性别观念</strong> 4.1 运动反馈感知对体育参与“具体性别”的影响 当女大学生在具体的身体实践中获得了良好体验,产生了积极的“运动反馈感知”之后,随之产生的积极“具体性别”会促使其“微观性别”发生改变,使她们勇于挑战原有的“宏观性别”。 4.2 运动性别感受对体育参与“具体性别”的影响 有时她们可能因性别受到无端攻击,除此之外,女性本身注意个人形象的情况亦会影响其参与意愿。 5 性别观念的双向动态化:从具体到抽象与从抽象到具体 一般而言,处于体育参与边缘化地位的女大学生其“宏观性别”和“微观性别”均为消极。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d59ad0fd89d2c9884896e33f422e8a4c&amp;amp;file=file.png" alt="" /> 第一条路径“具体性别—抽象性别”,是在女大学生在“身体实践”中收获了良好体验之后产生的。 第二条路径“抽象性别—具体性别”,是她们在具体运动参与的“身体实践”中,体验产生的“具体性别”较差而产生的。</p> <p><strong>女大学生运动性别观念的变化机制是在“具体性别观念”与“抽象性别观念”之间多层次的双向动态过程。</strong> 6 结语 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愿的变化机制是在“具体”与“抽象”之间反复拉扯的双向动态过程。</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