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英陪的论文笔记


9.26 竞技体育领域中的异化现象及其根源探究

<p>竞技体育领域中的异化现象及其根源探究</p> <p>李宣廷,贺彬,钟胜男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5月 第42卷 第3期</p> <p>研究目的: 竞技体育领域中异化现象频发,影响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运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竞技体育领域中的异化现象展开研究。</p> <p>文章脉络: 竞技体育是指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个人或群体) 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运动活动过程。 随着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竞技体育发展迅速并获得了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充分肯定。然而随着竞技体育发展呈现国际化、职业化和商业化态势,其中也存在着与其本质内涵相悖的异化现象。 通过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深入研究发现,其对竞技体育领域中的异化现象能够进行普遍适用性分析,为进一步分析异化现象、探究异化根源、重构“反异化”路径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1 竞技体育领域中的异化现象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和黑格尔的观点虽然不同,但都把异化界定为“事物发展中产生的一种异己力量”,这是一种共识。虽然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初衷是为了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积弊,但其作为一种社会分析理论,却为分析主体与客体关系、探索人为造成的相互对立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 1.2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与竞技体育领域中异化现象的关系 首先,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作为一般性原理与竞技体育领域中的异化现象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其次,由于人类具有自觉能动性,多元化的需求使其对一种特殊的能够展现人本质的、不存在剥削与压迫的、彻底实现身心愉悦的特殊劳动形式赋予期待,体育运动便是其一。 因此,竞技体育领域中的异化现象只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揭示的一般性异化现象在竞技体育领域中的展现,其有着独特的呈现形式和变化规律。 2 竞技体育领域中异化现象的主要表现 2.1 目的异化:竞技目的背离 发展竞技体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符合人体工程学、提高人体舒适度、个性化的体育装备涌入市场并受到消费者的热捧,这在竞技体育领域中尤为明显。这种过分追求高科技体育装备产品而忽视自身竞赛技能提升的现象,是竞技体育与其“育身”目的相异化的表现。 2.2 价值异化:体育精神缺失 劳动作为体育运动产生、发展的源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人们开始缺乏对体育本身和体育精神的关注,而将部分注意力转移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利益上。例如: 为了获得比赛胜利所带来的利益,部分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以超水平发挥、部分裁判员暗箱操控比赛等,这不仅是对竞技体育比赛规则的严重破坏,使比赛丧失了公平竞争的准则,而且有悖于体育精神,偏离了竞技体育的原本之意。 2.3 本质异化:人文关怀弱化 体育是为人服务的,体育不能凌驾于人之上来“奴役”人。发展体育运动的目的在于让广大人民群众陶冶情操、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竞技体育也不例外。然而,有时为取得比赛的胜利,教练员忽视体育运动循序渐进的规律要求,对运动员不加以特殊性分析而采用统一的训练方案,忽视运动员的个性化需求和特点。发展竞技体育应该转变思想,更加关注运动员群体本身,给予运动员充分施展的空间,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竞技体育对运动员成长的正向作用,人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彰显。 2.4 交往异化:交往主体疏离 竞技体育在沟通人际关系、弥合社会疏离、聚合民族文化方面作用凸显。竞技体育领域中的交往异化使得体育活动逐渐失去了原本的健康和娱乐意义,而演变成一种竞争和谋求利益的工具,这对矛盾加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 竞技体育领域中异化现象的根源探究 3.1 资本逻辑:过度商业化对竞技体育的腐蚀 资本对劳动的扭曲、对人的压榨是根本的异化。因此,对资本不遗余力地进行批判可以说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逻辑中心。资本带来的过度商业化的腐蚀是竞技体育异化现象产生的经济根源。 3.2 政治逻辑:竞技体育体制机制不完善 首先,“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致使竞技体育发展自主性受到限制,市场主体多元化不足,无法适应当下我国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 其次,我国竞技体育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 再次,缺乏完善的退出保障机制,无法形成终身体育的良性循环。 最后,竞技体育的管理制度也存在问题。 3.3 价值逻辑:个人功利主义的偏激影响 从价值上来说,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必须有机融合与辩证统一,外在价值或内在价值的过度展现会导致伦理道德的异化。因此为了不使体育伦理道德失范,需要秉承正确的竞技体育价值理念。竞技体育运动主体的人和客体的物在认识论和本体论上均被颠倒,技术手段、组织管理以及其他行为方式不断被主体化并反过来支配人,使人的主体地位和尊严受到挑战,人的价值得不到彰显。 4 竞技体育领域“反异化”的路径选择 4.1 正确引导竞技体育商业化,发挥资本对竞技体育的正向作用 商业资本具有价值二重性,对竞技体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竞技体育的发展也起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应创建友好的竞技体育投资环境,激发商业资本对竞技体育发展的推动力,真正维护竞技体育运动员、经营主体等各方的正当权益,促进共同发展。 4.2 构建良好的体育伦理道德体系,复归竞技体育本真 要根据各主体的不同特征,通过对各主体关怀激励、道德规范、评估监督等方式来加强与异化现象的博弈,实现科学的竞技体育比赛评价体系与良好的竞技体育伦理道德价值体系的良性互动与补充,使良好的体育伦理道德在竞技体育中得到充分落实,复归竞技体育本真。 4.3 推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融合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是体育运动的两个重要方面,加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联动势在必行,二者融合发展成为竞技体育领域“反异化”的重要手段。 4.4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竞技运动环境 在竞技体育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完善竞技体育制度建设,确保体育公平。 1) 倡导形成公开透明、平等竞争的竞技体育氛围。 2) 稳步推进竞技体育职业化,深化竞技体育体制改革。 3) 加强竞技体育法治化,坚持依法治体。 4) 积极改进竞技体育培养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为正确认识、科学分析竞技体育领域中的异化现象提供了理论阐释,即在当下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影响下产生了目的、价值、本 质以及交往4个方面的竞技体育异化现象。基于资本逻辑、政治逻辑、价值逻辑对竞技体育异化现象进行根源探究,并提出“反异化”路径,为推进竞技体育回归体育本身、回归人本身提供正向指导。</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