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高校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元素探讨
<p>高校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元素探讨</p>
<p>许小军
江苏高教 2021年第3期</p>
<p>研究目的:
文章从模式、理念、内容论证了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和社会主义文化视角讨论了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元素,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在专业课程建设中融入“思 政”元 素,将专业课程中的知识和技能元素与“思政”元素进行交融。</p>
<p>文章脉络:
1 高校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
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二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三是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课程思政,即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笔者认为,高校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包括:第一,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从思政课延伸扩展为全部课程。第二,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于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的具体途径和载体。第三,在内容上“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专业课程体系,既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也要体现马克思哲学理论等的要求。
2 高校课程思政的哲学元素
(1)课程思政的伦理学元素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将道德作为社会历史现象加以研究,着重研究道德现象中的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从中揭示道德的发展规律。高校专业课教师应当认识到:专业知识不可能独立于人类社会之外而存在,知识技能与人的价值取向是紧密相连的,而这正是课程思政的逻辑基础。
因此,第一,教师在授课中,遇到涉及“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矛盾问题,要果断地站在公共利益一方分析评论问题。第二,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要积极挖掘课程中的伦理学元素,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润物细无声的伦理教育。
(2)课程思政的逻辑学元素
逻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推理形式及其规律。在目前的专业课程建设实践中,逻辑思维的缺失反映在以下方面:一是部分课程安排的顺序前后颠倒;二是在一些专业课程教材中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清;三是一些教师的课堂授课内容上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清。这些都影响到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必须解决好课程之间、教材结构和授课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问题,把逻辑学元素嵌入专业知识、技术和思政元素之中。
3 高校课程思政的文化元素
(1)课程思政的法制元素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作为高校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的课程思政在建设中必须体现法治精神,必须将相关的法规制度的内容作为重要的思政元素融汇到专业课程建设中。
(2)课程思政的文艺元素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专业课程建设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式,其语言的规范性、艺术性不仅有利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准确阐述,也有利于课程思政元素的完美表达。
(3)课程思政的美学元素
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教材编写、教学资料制作、教学环境构建、教学方式探索、教学实践过程不仅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创作过程来看待,也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艺术作品来看待,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境界,自觉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p>
<p>课程思政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包括先进的文化思想、高尚的伦理道德情操、现代的美学意识、科学的技术和方法论等多种元素相互融合、凝结而成的真正实现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法制人、以行导人的德育系统工程,课程思政完整的内涵与元素是其合格建设的理论依据,也是其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