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英陪的论文笔记


9.19 乡村体育振兴的新内生发展逻辑与实践探索——来自台盘“村BA”的案例分析

<p>乡村体育振兴的新内生发展逻辑与实践探索——来自台盘“村BA”的案例分析</p> <p>郭庆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6月 第57卷第6期</p> <p>研究目的: 乡村体育发展困境背后隐藏的是发展动能上的局限和矛盾。新内生发展的理论超越了的“外生—内生”单一发展论,与乡村体育振兴在时代背景、发展理念和行动方法等层面存在高度的契合性和适配性,因此能够为乡村体育振兴提供新的发展动能。</p> <p>文章脉络: 乡村体育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目前我国乡村体育发展仍然面临设施器材匮乏、服务供需错配、体育氛围不足、体育组织薄弱等诸多共性问题。 本研究从新内生发展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乡村体育振兴新内生发展路径的缘起、适用性与内在机理,并以贵州台盘“村BA”为例,对乡村体育振兴新内生发展路径的实践探索进行案例考察,以期为乡村体育振兴的相关研究和地方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strong>1 乡村体育振兴的新内生发展转向与理论逻辑</strong> <strong>1.1 内外分野:乡村体育发展的主要模式与问题</strong> <strong>1.1.1 外生发展模式 </strong>外生发展模式强调通过外部的帮扶援助来支持乡村体育的发展。外生模式为乡村体育发展提供了一种结构决定论的视角和方法,它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功,但也造成了体育供需内容形象化、农民边缘化、乡村体育基层社会组织被悬浮化等诸多问题。 <strong>1.1.2 内生发展模式</strong> 内生模式从内因决定论出发,认为村落体育的根基是村民,必须坚持村民在村落体育的主体地位,让农民直接参与到农村体育事务的决策与管理之中。这虽然符合本土化的发展要求,但也因底子薄、可行能力弱、系统资源少而容易陷入内卷化的低水平循环。 <strong>1.2 内外联动:乡村体育的新内生发展转向</strong> <strong>1.2.1 新内生发展模式的内涵特征****</strong> 新内生发展模式与内生模型一样,都强调植根于地方和依赖本地资源的创造性,但另一方面又更具有外向性,即更主张与地方外更广泛的环境之间动态互动,以弥补本地发展资源的不足。新内生发展模式超越了“内生-外生”发展二分法,从本质上整合了农村发展的内生潜力与外生动力。 <strong>1.2.2 新内生发展模式与乡村体育振兴的适配性</strong> 其核心在于找到合适的行动策略,激发和提高当地居民发展乡村体育的内生动力,最终让村民在内外联动的格局中主导乡村体育的振兴发展。 <strong>1.3 新内生发展理论下乡村体育振兴的运行框架</strong> 首先,激活乡村内源系统的发展动力是乡村体育新内生发展的关键前提。其次,助推内生动力向外输出是乡村体育新内生发展的重要支撑。再者,内源系统与外源系统的响应是乡村体育内生发展动力巩固提升的有力保障。 乡村体育振兴新内生式发展的激发逻辑和作用路径可概括为下图。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df4cae2f2a11783eb662622119d1df96&amp;amp;file=file.png" alt="" /> <strong>2 “村BA”赛事:乡村体育振兴新内生发展逻辑的实践考察 2.1 案例背景</strong> 台盘村是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乡的一个行政村。2022年7月中下旬,就是在这样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里,一场“六月六”吃新节乡村篮球赛事火爆全网。由于比赛由村民组织、场地在农村、参赛者是村民、球场氛围热烈,因而被网友们形象地称为“村BA”。 <strong>2.2 资料收集</strong> (1)开展田野调查;(2)通过网络直播观察现场盛况;(3)进入解说员抖音直播间与其互动交流获得资料;(4)比赛结束后,追踪新闻报道和访谈材料。 <strong>2.3 案例剖析:“村BA”中“参与-反馈-响应”的发展逻辑 2.3.1 乡村体育赛事的内源式动力激发:参与</strong> (1)创造性开发地方体育资源。 第一,坚持保护和传承体育文化资源。第二,创新性修缮体育场地资源。第三,充分挖掘本地体育人才资源。 (2)再造体育主体。 台盘村在促进乡村体育主体再造方面具体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共建体育组织。二是共襄体育赛事。三是共商体育事务。 (3)依赖和强化体育-地方认同。 在新内生发展理论中,这种认同基于本土文化认同而形成,并成为建立地方自信和实现地区发展的基础。 <strong>2.3.2 内源系统与外源系统的双向互动:反馈-响应</strong> 新内生发展理论区别于以往内、外生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之处是推动多方力量的引入。 (1)外源系统的反馈。 首先是政府力量的反馈与链接。其次是社会力量的反馈与链接。 (2)内源系统的响应。 一方面继续寻找外部有利机会,另一方面调整内在发展策略与计划。 <strong>3 案例讨论:“村BA”新内生式发展对我国乡村体育振兴的启示 3.1 坚持社区为本的发展取向</strong> 首先,“村BA”以地方社区为乡村体育发展的基本空间单元。其次,“村BA”以社区居民为行动主体,尊重村社集体和农民的体育主体性。再者,“村BA”以社区共同需求和价值为发展基础。最后,“村BA”以社区整体为发展目标,这同时也是此种发展模式所具有的重要功能。 <strong>3.2 践行超地方的发展理念</strong> 新内生发展理论还主张社区从地方实践中走出来,实现与超地方实践的有机整合。超地方性强调的是社会联系,包括推动跨地域的发展网络形成和乡村发展影响力的外溢等。 <strong>3.3 合理发挥外来系统的发展作用</strong> 新内生发展理论采取了一种整合取向的理论框架来理解乡村发展的内部与外部力量,但同时也要明确外部力量介入的效度和限度。 <strong>3.4 依托创新性的发展行动</strong> 社会创新是新内生发展解决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 <strong>4 结语</strong> 本文将新内生发展理论引入到乡村体育振兴,分析了新内生发展理论与乡村体育振兴结合的可行性、适配性,并通过台盘“村BA”的案例,剖析乡村体育振兴新内生发展的运行逻辑和实现路径。 要将理论转化为乡村体育振兴实践,还要进一步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重视农民内生发展能力的培育,推进“十四五”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 第二,鼓励各方力量下沉到乡村,参与支持乡村体育新内生发展。 第三,拓宽乡村体育新内生发展领域,因地制宜创新发展路径。</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