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英陪的论文笔记


11.12 社会流动视角下女性体育参与研究

<p>社会流动视角下女性体育参与研究</p> <p>朱冀,景怀国 体育学刊 2022年7月 第29卷 第4期</p> <p>研究目的: 在社会流动视角下,依据王小波女性群体的 5 大阶层划分,利用定额抽样法,于广州、开封两地各选取 5 大阶层覆盖 24 种职业和类型的 24 名案主,在社会流动的一般概况、代内流动与体育参与、代际传递与体育参与 3 个维度进行结构型访问的个案研究,探讨女性体育参与情况。</p> <p>研究目的: 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阶层)向另一个地位(阶层)的位移现象。社会学界所倡导的合理的社会流动,一是指量的合理性(在社会分工需要和社会承受力允许范围内的流动量);二是指质的合理性(体现机会公平的原则,打破阶层固化,畅通社会流动,使中下层和底层看到希望)。从社会流动视角研究女性的体育参与,不仅可以通过自身角色变迁和职业地位的变化,观察其体育参与的变化情况,还可以考察不同阶层女性的体育参与是否受到上一代人的影响,以及喜欢并持之以恒参与的体育项目是否具有代际传递性。 1 研究方法与过程 1.1 关于女性群体的社会分层 以王小波女性群体的5阶层划分为基本依据,对各阶层所涵盖的职业和类型稍加补充。 1.2 个案研究法的应用 1)确定研究单位 本研究以广州和开封作为研究单位,这两座城市虽然在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医疗、交通、基础设施、人口和就业机会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地区差异,但改革开放后广州和开封两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长足进步,使两地间有共同的具体研究对象。 2)选取案主 个案非统计样本,不能以个案推论总体。因此,可以不要求个案的代表性。所谓分析 性的扩大化推理,就是直接从个案上升到一般结论的归纳推理形式,其外推范围越大,它的价值就越大。本研究对两地案主分别选取5大阶层所涵盖的24种职业和类型。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5d8c54f1cca2a57f3b130a6561b7a877&amp;amp;file=file.png" alt="" /> 3)应用访问调查 (1)结构型访问调查表的编制。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流动的一般概况、代内流动与体育参与、代际传递与体育参与。 (2)结构型访问调查表的效度检验。 (3)结构型访问调查表的信度检验。 (4)调查实施。 2021年7-8月,广州、开封两地访问调查同步实施,共分3个阶段:第1阶段,依据研究设计的规定,选取涵盖女性群体5大阶层24个职业和类型的案主。第2阶段,考虑到上层与中上层的被选案主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且工作繁忙,将调查表链接发给案主,填写完成后,在平台下载(回收)访问调查表。第3阶段,对于中层、中下层和下层的被选案主,一律采用面访调查。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社会流动的一般概况 1)年龄与地理空间流动。 77.08%的的被调查案主都经历过 2 次或 2 次以上地理空间流动的状况,与改革开放引发的社会结构分化和社会流动浪潮的现实基本吻合。 2)学历与社会阶层分布。 在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25人中,上层有7人、中上层10人、中层8人,表明文化资源在阶层地位获得中的重要性。现在,本科学历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用人单位的基本门槛条件,不具备本科学历,连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都没有,谈何成功。 3)代际流动的比较。 只有替代式社会流动、特别是向上流动的畅通,才有利于打破阶层固化,缩小阶层间的差距。 4)向上流动与向下流动。 (1)向上流动。 在2009-2020年间,有60.4%的案主实现了向上流动,其基本流动趋势是:中下层--中层--中上层--上层。 (2)向下流动。 在2002-2020年间,有29.2%案主向下流动,其基本流动趋势是:中上层--中层--中下层--下层。通过比较,广州案主向下流动原因主要集中在学历不够和其他原因两个方面,而开封案主向下流动原因的选择呈多元化。 (3)未流动。 未流动被调查案主共有5人。 5)对于向上流动(升迁)是否困难的认知。 上层、中上层对于向上流动(升迁)的信心和决心明显强于中层、中下层和下层。 2.2 代内流动与体育参与 1)体育价值取向。 与广州案主倾向于“身心健康”和“身材健美”相比,开封案主更倾向于“体育能给我带来快乐”和“有利于与同事朋友的社交和沟通”,两地案主的体育价值取向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这可以说明体育价值观(取向)一经形成不会轻易改变。 2)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 当问及“您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与阶层地位变化前有差异吗”?回答有差异的22人.由于对上层和中上层采用的是问卷星调查,没有进一步的设问,故推测前者可能是由阶层地位升迁经济条件好转或工作关系的需要所致,后者则可能是由于阶层地位升迁工作比以前忙所致。 3)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 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大型经营性健身场所健身的3人,在小区收费健身场所健身的12人,在不收费场所健身的33人。这一场所选择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被调查案主总体的体育消费水平不高。 4)参与体育活动的伙伴。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阶层地位升迁后,人们更注重通过共同参与体育活动来增强与单位同事的友谊。 5)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 在所列出12类体育活动项目中,被调查案主选择概率排前4位依次是:(1)散步、慢跑;(2)广场舞;(3)瑜伽、健身健美;(4)羽毛球、乒乓球。经检验,在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上不存在各阶层间和两地地区间的显著性差异,也不存在阶层地位变化前后显著性差异。由此分析:第一,被调查案主喜欢参与的体育活动项目,基本上不受阶层地位变化的影响。第二,被调查案主喜欢参与的体育活动项目,表现出较明显符合女性身心的特点。第三,从排序前两位的散步、慢跑和广场舞几乎完全不需要金钱支付的情况看,这是被调查案主总体体育消费水平不高的又一表现。 2.3 代际传递与体育参与 “代际传递”是社会学概念,“指父母一代传递给子女的各种特征,不仅包括身心特征,还包括各种社会特征”。 1)体育价值取向受父母影响程度。 结果表明,上层和中上层的体育价值取向受父母影响的程度明显的高于其他3个阶层,而在没有受到父母的影响方面则明显的低于其他3个阶层。 2)喜欢并持之以恒参与的体育项目是否具有代际传递性。 第一,社会个体体育价值观的形成、运动习惯的养成和运动技能提高所接受的影响,并非仅仅局限在家庭代际传递的范畴,还要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的影响。所谓没有受到父母的影响,只不过是家庭的影响,未能在三维结构的影响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已。第二,在中国历史上,“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根深蒂固,促成了技艺上“传男不传女”的性别偏见,这或许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体育运动在家庭中对女性的代际传递。第三,可喜的是,尽管这28人回答说其喜欢并持之以恒参与的体育项目没有受到父母的影响,但却百分之百表示会支持子女参与这个体育项目。这一认识,无疑将有利于其向下一代的体育代际传递。 2.4 职业太太的体育参与 王小波指出,“职业太太”比上层、中上层的职业女性拥有更多闲暇时间;比中下层、下层的女性拥有更多的财富。本研究认为,在未来“职业太太”将与上层、中上层的职业女性一同成为女性体育消费的主力军。 3 结论 女性在通过社会流动改变其原有社会阶层地位时,她们的体育参与(时间、场所、伙伴等)会发生一定变化,但体育价值观(价值取向)和喜欢的体育项目基本不变。女性的体育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父母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存在明显阶层差异。女性喜欢并持之以恒参与的体育项目受到父母的影响程度,表明体育在代际间传递的可能性,并且这种传递性特征不存在阶层间的显著性差异。</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