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人工智能与公共体育的逻辑、价值与路径
<p>人工智能与公共体育服务融合发展的逻辑、价值与路径
谢正阳,周铭扬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第44卷 第12期 2021年12月
研究目的:将人工智能与公共体育服务融合,实现人工智能与公共体育服务两者间更好地融合发展。
文章脉络:
1 人工智能与公共体育服务融合发展的理论回溯
从1950年开始,信息技术开始逐步发展成熟。作者认为人工智能与公共体育服务融合发展既具备人工智能的特征,也具有公共体育服务的特征,但是将人工智能与公共体育服务融合发展的相关研究比较少。
2 人工智能与公共体育服务融合发展的生成逻辑
2.1 政策保障为融合发展打造了外部环境
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扶持力度的提升为人工智能与公共体育服务融合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2 学科交叉为融合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学科交叉融合是未来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借助人工智能协调联动、精准施策等优势,推动大数据科学与公共体育服务深度融合发展。
2.3 科技创新为融合发展夯实了基本条件
在融合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为公共体育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机制。科技创新不仅培育了传统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 新动能,更催生了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为人工智能与公共体育服务融合发展夯实了基础条件。
2.4 质量变革为融合发展提供了驱动力
公共体育服务作为体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结构优化;另一方面,创新驱动公共体育增长质量与公共体 育产品服务质量“双提高”。
3 人工智能与公共体育服务融合发展的价值展望
3.1 有利于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信息智能识别
人工智能借助计算机信息系统,依次对公共体育服务信息数据收集整理、特征分析、反馈应用的整体识别流程。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公共体育服务信息数据进行算法加密处理,转化为字符串,防止信息数据被有意无意篡改。
3.2 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格局
共享发展理念是共同富裕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新发展,是共同富裕奋斗目标指引下的非均衡发展到共享式发展的客观表达。
3.3 有利于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精准和高效运行
人工智能与公共体育服务融合发展既丰富了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式,又提高了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效益,进而提升了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质量,创新了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
3.4 有利于营造公共体育服务长效约束机制
为了有序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开展并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经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执行的具有规范性、标准性的规章制度和方法去规范公共体育服务参与主体行为。
4 人工智能与公共体育服务融合发展的深化路径
4.1 把握政策导向,充分发挥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导作用
1)相关政策要支持和引导人工智能主动嵌 入传统公共体育服务基础设施。
2)相关政策要支持和引导智能化公共体育 服务平台的构建。
3)相关政策要支持和引导公共体育服务领 域信息技术升级。
4.2 立足安全性保障,不断深化融合发展新常态
1)推进智能化公共体育服务向安全性方向 发展。
2)推进智能化公共体育服务向多元化方向 发展。
3)推进智能化公共体育服务向线上线下结 合的方向发展。
4.3 着眼未来,不断加快关键性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1)计算机视觉。
计算机视觉是指计算机从图像中识别出场景、物体以及活动的能力。
2)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
3)模式识别。
4.4 多措并举,不断加强高端专业人才的培育与引进
1)高等院校需要进一步修订体育管理理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适应智能化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课程标准与课程体系。
2)高等院校中人工智能专业学生如对公共 体育服务感兴趣,可以选修部分跨专业的体育课程,推动人工智能专业与体育专业的交叉融合。
3)相关部门要出台一系列智能化公共体育 服务高端专业人才的引进计划。
5 结束语
人工智能与公共体育服务融合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注重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文关怀。
优点:结合国家政策提出了人工智能与公共体育融合发展的方式并且进行了适当的举例,比较通俗易懂
思考:本文没有进行两者融合前后公共体育服务情况的对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