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英陪的论文笔记


3.16 新工科类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p>新工科类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p> <p>吴业春,杨鑫 中国高校科技</p> <p>研究目的: 学生的学习投入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文章通过对新工科类大学生进行半结构访谈,辅之以课堂观察法,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研究新工科类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p> <p>文章脉络: 提高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尤为重要,而学生的学习投入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探究影响新工科类学生学习投入的因素,并就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有利于提高新工科类学生学习投入,进而促进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1 问题的提出 学习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行为卷入的强度、情感体验的质量以及所采用的认知策略,包含行为投入、情感投入与认知投入三个方面。迄今为止较为成熟的测量学生学习投入度的量表是美国的“全国学生学习投入调查(NSSE)”。 大学生群体内部异质性较强,不同学科学生在不同维度的学习投入都是有差异的。量化研究的理论假设在研究之前就已经产生,最终的研究结果多停留在“有何影响”层面,而探究“如何影响”的研究成果较为缺乏。 2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 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逐步对原始资料进行概念化处理。 2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H大学新工科专业的本科生作为样本。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0249f74547723eaa5725019188829e64&amp;amp;file=file.png" alt="" /> (二)研究资料 本研究的调研数据主要来源于访谈和课堂观察两方面。笔者还进入课堂进行参与式观察,更进一步地获取有关新工科类学生课堂行为、师生互动、同伴交流等方面资料,作为访谈资料的补充。 (三)扎根分析 1 开放式编码 2 主轴编码 3 选择性编码 进行选择性编码后得出个体因素、环境因素、课程因素和教师因素是影响新工科类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主要因素。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979420a43bac83be4ce41135d6e8ad6b&amp;amp;file=file.png" alt="" /> 4 理论饱和度检验 3 模型阐释与研究发现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b27d9fcfe4805469b59a35f314ad0822&amp;amp;file=file.png" alt="" /> (一)个体因素对新工科类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 个体的专业认同感、职业规划、人格特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自我效能感都会影响新工科类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新工科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情绪、人格特质以及自我效能感也会影响其学习投入水平。 (二)环境因素对新工科类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 社会大环境、校园环境和专业环境都会影响新工科类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本文根据新工科类学生的特征,主要关注其校园的物理环境以及其专业环境。学习氛围与专业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一个重要因素。个体感知到的学习氛围会正向影响其学习投入水平。 (三)课程因素对新工科类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 影响新工科类学生的课程因素主要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的评价与考核。H大学采用全英文或半英文的方式设计课程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各种问题。首先,教材选择存在相关性不大的问题;其次,每学期课程数量安排不是很均衡;最后,课程设置交叉性强,课程较杂,学生学习较肤浅。 课程内容也会影响新工科类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主要表现为课程的难易度以及实用性。难度较高且学生认为有用的课程难易度以及实用性。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手段,不应过分重视。 (四)教师因素对新工科类大学生投入的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教师支持对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它可以增强学生的效能感、自主性和归属感,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各访谈者都表示遇上自己喜欢的教学风格的老师,自身的学习投入度也会更高。 4 结论与建议 (一)积极提升专业声誉,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高专业认同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其学习投入,改善其学习质量。首先,高校层面,在招生之前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展示专业的具体情况;其次,高效要加强对新工科专业的宣传,提高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通过调研发现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能使新工科类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因此各学院应当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高校也应强化学业支持,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加强鼓励和心理建设,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点,建立自信,努力提升新工科类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二)优化专业氛围建设,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 高校在进行课程安排时更多地关注就业市场的需求,还可实行校企协同培养的机制,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 2 高校可多开展文体活动,注重专业文化的建设,为新工科类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软环境,这样可以缓解沉闷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情感投入。 3 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科研项目与竞赛,加强实验室环境的改善。 (三)神话课程建设,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1 高校应在创办英文班的同时继续保留中文班,以满足各类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2 在教学过程中要形成层次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并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在课程的评价和考核方面,应加大过程性考核的占比。 (四)加强教师培训,完善评价激励制度 1 教师既要有教学技能,也要有科研能力。要加强对新工科教师的培训,加强新老教师的交流;高校要发挥好教学评价激励制度的作用,在指标中加大教学成果的认定比重和奖励力度。 2 学校应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员导师制”;导师和学生双方应经常沟通交流。 5 结语 本研究以“新工科类大学生学习投入”为主题,对 H 高校新工科类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对新工科类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理论模型,并据此提出提升新工科类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提升新工科类大学生的学习质量。</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