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基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大学生体育意识养成质性研究
<p>基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大学生体育意识养成质性研究</p>
<p>姚莉 湖南大学</p>
<p>摘要:
运用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大学生体育意识进行解读,分析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内容要素,揭示其显明和潜在的影响因素,提出体育意识养成策略。研究发现新时代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意味着个体对自我身体状态、体育运动和健康的认识,体育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内化,以及社会教化及其体育技能的获得与发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新时代体育发展的须要;体育健康的现实考量;体育教育的必然举措。基于以上,本研究试图将新时代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相关问题研究构筑在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下,质化探析大学生有关体育的成长故事,从大学生的角度去认识体育并反思什么是好的体育教育以及如何开展高质量体育教学,阐释体育意识推动体育发展的作用,分析新时代大学生体育意识内容要素和影响因素,进而尝试提出如何养成体育意识,助力体育工作。
1.1.2 研究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本研究聚焦新时代大学生,分析大学生体育意识养成的核心要素和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有效的养成策略,可以丰富体育养成教育的相关理论。
1.1.2.2 实践意义
文章采取质性研究可以弥补主流研究中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关注不足,从而更为全面和真实的展现大学生体育意识,为体育意识研究在方法论上提供新思路。
1.2 文献综述
1.2.1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研究综述
1.2.2 有关体育意识养成的研究综述
1.2.2.1 国内研究综述
(1)体育意识的内涵与意义研究;(2)体育意识养成研究;(3)体育意识与行为研究;(4)纵深体育意识研究。
1.2.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1.3.1 研究设计
1.3.1.1 研究思路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fd48d93df296b1272da9e12772f3e5f9&amp;file=file.png" alt="" />
1.3.1.2 研究方法
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归纳法。
1.3.2 研究过程
1.3.2.1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0fb2576a9ce3402694e2da2a05cbe76b&amp;file=file.png" alt="" />
1.3.2.2 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1.3.2.3 研究中的效度与伦理问题
2 体育意识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释义
2.1 大学生体育意识养成的概念界定
2.1.1 大学生
大学生是指在高等院校正在接受高等教育还未毕业或受过高等教育已经毕业走进社会的一群人。
2.1.2 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是人在一生中保持身体活动的动机、信心、身体能力、知识和理解,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不一般形式。
2.2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涵义与内容
2.2.1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涵义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2.2.2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内容
在社会学习理论框架中,人的功能化被认为是个人、行为和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的产物。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之间都是由个体的自我反思能力驱动的,存在一种相互作用。在后人整理下,现今我们将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分为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理论、自我调节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四个板块内容。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主题认知
主体认知是人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社会情境中,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示范过程而观察学会的,而这种学习模式是具有认知性的。
2.3.2 环境事件
环境事件是主体认知和行为的缘起与滋生。个体对运动和身体活动的参与和投入不完全由他们的兴趣决定,他们的成功是能力和努力的结果,但发展成熟、在有效的发展环境中提供技能、社会化以及外部事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3.3 行为影响
行为是个体对某个物质或事件意识后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个体自身的行为不仅影响着自身接下来的活动还受到同样学习者的行为影响。
2.3.4 小结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216a8ca0377b11320d42fac488123d59&amp;file=file.png" alt="" />
3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下大学生体育意识的解读
3.1 大学生体育意识在社会学习中的故事深描
3.1.1 Y学生的故事
3.1.1.1 认知篇:学习之始
3.1.1.2 情境篇:学习之式
3.1.1.3 行为篇:学习之坚
3.1.2 L学生的故事
3.1.2.1 认知篇:一生助力
3.1.2.2 情境篇:一生致力
3.1.2.3 行为篇:一生挚爱
3.1.3 Z学生的故事
3.1.3.1 认知篇:随遇而安
3.1.3.2 情境篇:随心而动
3.1.3.3 行为篇:随身而行
3.1.4 G学生的故事
3.1.4.1 认知篇:自我导向
3.1.4.2 情境篇:自我反应
3.1.4.3 行为篇:自我追求
3.2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下大学生体育意识的要素解析
3.2.1 基础:体育之认知性
体育认知是个体对体育的一种心理过程。不同的个体认知水平不一样,认知能力的高低决定对某一事物的觉知和反省能力的高低,对个体行为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
3.2.2 调节:体育之情绪性
体育运动本身就极具情绪的起伏和变化,不管是最初的期待还是中途的怀疑亦或是结果的胜利,哪一种过程都充满着不确定的情绪反应,是起到唤醒的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不取决任何单独一方,因为情绪是可以调节的,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的生存适应的第一心理手段。这种对体育运动的情绪性反应在思想层面就相当于体育意识。
3.2.3 强化:体育之意志性
在这种意志表现出的自我效能感反而会增加大学生的体育运动频率,使大学生体育行为获得强化。
3.2.4 习得:体育之行为性
个体行为不用特意去学习,在观察到周围环境里的人进行活动时,也就顺带产生了行为,体育运动亦是如此,保持一定的动机同时再现体育动作,这种体育行为就掌握在其中。
3.2.5 交互影响:环境、个体、行为
在环境的影响中,个体的行为和主动效能决定着环境影响起到的作用和形式,环境决定着个体行为潜能的发展和应用。
4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下影响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因素呈现
4.1 个体内化:大学生的内在因素
4.1.1 体育态度和动机
态度是通过多种渠道形成的,直接经历或通过社交形式间接获得。自我效能和态度是体育运动意向的强有力预测因素,受到过去行为和经历的影响。典型动机可能包括改善一个人的社会生活、增强自己的社会身份、个人通过有成就感的活动不断更新和保持自我概念的某些方面,从而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4.1.2 体育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是主体学习事物快慢的内隐性因素,主体认知能力高其对事物发生的归因也以自身为主,是随着具体行为的进展而发生变化的。
4.1.3 体育认同感
个体能够判断和评估体育带给自己有用或有价值的内容,那么他就认同了体育这一事件。在体育意志方面,受访者都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会
终身从事体育事业工作。
4.1.4 体育意志
没有支撑点的环境充斥着不利因素,在问题面前,受访者都选择了迎难而上,坚强的意志为体育意识的养成开拓无限的未来之路。
4.1.5 体育行持力
行持力是坚持某一行动的简称,表明主体持续某方面的行为意向和实际操作。
4.2 社会教化:大学生的人际因素和教育环境因素
4.2.1 大学生的人际因素
4.2.1.1 大学生的家长
最初的效能经验集中于家庭,家长提供什么类型的使能经验将对孩子未来发展进程的方向产生作用,其延后效应和近期在更为广泛的社会环境中的掌握经验,共同塑造着儿童的认知发展进程。
4.2.1.2 大学生的同辈群体
大学生会受到来自同龄人的社交信念影响,他们经常被重要他人劝导,这从心理上给他们带来了一种提升。
4.2.1.3 大学生的老师
具有较高积极性的教师不以单一完成教学目标为己任而全身心投入教的内容引导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这种有助于体育意识养成的环境氛围。
4.2.2 大学生的教育环境因素
根据不同的标准,教育环境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这里主要从社会学习理论下研究家庭、学校、社会、网络传播四种环境。
4.2.2.1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学习的一种文化资本,直接对大学生早期经验学习的方向、内容和时长做出决定。
4.2.2.2 学校环境
学校是主要的社会机构,有责任在学生群体中推广体育课,学校体育被认为是这方面的理想场所。
4.2.2.3 社会环境
体育意识不仅由个体对体育的态度决定,也由社会规范决定。
4.2.2.4 网络文化环境
网络技术的传播引发着更为广泛的社会效应,而体育运动的良好社会效应可以推动大学生提高体育认识。
5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下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策略
5.1 发挥教育主体能动性,提升大学生体育素养
5.1.1 亲历体育学习,增进体育认知
5.1.2 主动自我反省,调整体育行为
5.1.3 保持积极动机,加强体育效能感
5.2 优化体育育人环境,引导大学生体育意识
5.2.1 发扬体育榜样示范,守护体育意识隐形阵地
5.2.2 改善体育教学情境,养护体育意识永久学堂
5.2.3 开展赏识体育教育,呵护体育运动自信心灵
5.3 注重大学生体育需求,形成体育教育合力
5.3.1 充分利用存在资源,满足体育运动需求
5.3.2 发展体育管理组织,开展多方助力影响</p>
<p>结论:
第一,新时代典型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不单代表个人,而是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产物,反映着现今时代的体育文化和体育价值观。
第二,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受到多个主体的影响。从环境事件来看,家庭教育、学校体育文化、大众媒介传播、同辈群体等情境条件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育意识。
第三,基于新时代大学生体育意识的表现和特点,养成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方式拥有多种策略。
第四,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体育意识意涵的解释可以有效嵌入体育意识养成的过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