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英陪的论文笔记


9.29 心理学视域下的运动员退役过渡:挑战与应对

<p>心理学视域下的运动员退役过渡:挑战与应对</p> <p>孙拥军,段再复,李晓东,刘海莉,李倩,于晓熹,王赞,于晶</p> <p>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 第49卷 第4期</p> <p>研究目的: 运动员退役过渡是运动员职业转型的重要阶段。运动员的自主性退役过程会贡献更多的积极退役致因。 未来研究应在运动员身份认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社会支持系统构建与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等方面投入更多关注。</p> <p>文章脉络: 研究显示,运动员如果不能顺利度过退役过渡期,往往伴随酗酒、药物依赖、饮食失调、抑郁等一系列心理与行为问题,而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又与运动员身份认同的发展紧密相关。 本研究对近30年国内、外与运动员退役过渡有关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重点关注运动员在退役过渡中经历的身份认同、退役主动性乃至情境带来的挑战。 1 运动员退役过渡过程中面对的挑战:来自个体与情境的消极致因 1.1 高水平运动员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是运动员将自身标识为运动员角色的程度,是影响运动员退役过渡的重要认知因素,它既是一种认知结构,也是一种社会角色,对于维持个体自我系统、心理健康系统良好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高水平的AI对运动员退役质量的“负向预测主要体现在其产生的消极情绪效应方面。 究其原因,AI水平的高低可能与运动员职业发展轨迹有关。 1.2 退役决策中的低自主性 运动员“后运动生涯”中的适应“质量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退役“自主性”程度。 总体而言,运动员退役过渡所涉及的诸如年龄、伤病及各种生活事件、情境变化等因素,对运动 员行为层面产生的影响可能藉由个体的自我认知、“自主性冶感知与情绪变化导致。 2 运动员退役过渡的应对:身份认同调整与主动性提升 2.1 运动员身份认同调整 2.1.1 降低运动员身份认同 鉴于高AI对运动员退役过渡产生的消极影响,AI的有效调整可以被视为运动员从职业运动员向非职业运动员良好过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由此可见,运动员清晰的退役意识将有助于降低AI,而计划与准备退役这类认知行为因素是促进“清晰的退役意识--低AI冶联结建立的有效手段和方式。 2.1.2 多重身份认同养成 研究显示,在运动和非运动“兴趣”之间寻求平衡有助于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过渡。宏观或管理层面,鼓励以“双事业冶模式对运动员进行培养,则有利于运动员不把自己轻易禁锢在运动员这一“唯一”角色中,从而使他们在做退役决策时有更多的选择空间,继而平稳渡过职业转型期。 2.2 积极的应对方式 2.2.1 主动规划退役 运动员在退役过渡中面对“问题”的应对策略主要分为消极和积极两类。运动员对其职业生涯的主动规划意识可能使他们更易采取先行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 从而降低情绪反应,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效率。因此,主动规划退役后的职业生涯对于提升退役过渡质量应更具积极意义。 2.2.2 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除了主动规划退役,还有一种不容忽视的积极应对方式,即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从目前国内、外实践来看,鼓励运动员在职业与非职业角色间进行均衡发展的培养模式是值得鼓励的,该模式对运动员终生职业发展的积极影响是可以期待的。 3 总结与展望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运动员能否顺利退役过渡,主要挑战在于该过程中的高水平AI、低自主性的退役决策以及与之相关的情境因素。未来,运动员在退役过渡期中的“心理过渡”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挖掘,这些内容应成为体育组织机构及心理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为深入理解中国运动员终生职业发展的全貌搭建重要的拼图构件。</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