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久坐行为及运动水平对大学生跟骨骨密度的影响研究
<center>**久坐行为及运动水平对大学生跟骨骨密度的影响研究**</center>
<p><strong><center>李仕田、吕晓港、朱晓祺、王嘉烨、卢晓翠《中国全科医学》2022年10月14日
</strong></center><strong>研究目的</strong>:
分析大学生久坐行为及运动水平对跟骨 BMD 的影响,为了解大学生的骨骼健康状况和预防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strong>文章结构</strong>:
前言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3 月选取广州市某医科大学不同年级大学生 781 名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 518 名、男生 263 名,年龄为 19~25 岁。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资料及生活方式信息
1.2.2 跟骨 BMD 测量方法
1.2.3 身高、体质量测量方法
1.2.4 身体成分测量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大学生一般情况与跟骨 BMD 情况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8c2e44a82f038701c1c2d5e59c22bc13&file=file.jpeg" alt="" />
781 名大学生中,BMD正常者 393 名(50.3%),BMD 异常者 388 名 (49.7%)。
2.2 大学生生活方式与跟骨 BMD 情况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eb3dc0501d2e75b55d17bb62b2efe269&file=file.jpeg" alt="" />
女大学生不同日坐姿时长、周运动时长 BMD 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日坐姿时长 <4h相比,日坐姿时长 4~8 h、日坐姿时长 >8 h 女大学生 BMD 异常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周运动时长 90~150 min 女大学生 BMD 异常率低于周运动时长 <9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大学生其他生活方式及男大学生不同生活方式 BMD 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大学生久坐行为与跟骨 BMD 的关系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dfbdd800a2bf228585ad65c405289f29&file=file.jpeg" alt="" /></p>
<p><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f6375e80cd8ef25f2bb74625164e96b8&file=file.jpeg" alt="" />
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大学生跟骨的 T 值随着每日保持坐姿时间的减少而增大,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趋势,且女大学生日坐姿时长与跟骨 BMD 值呈负相关。
以 BMD 情况为因变量(赋值:BMD 正常 =0,BMD 异 常 =1),以日坐姿时长为自变量(赋值:日坐姿时长 <4 h=1,日坐姿时长 4~8 h=2,日坐姿时长 >8 h=3,并转换成哑变量),同样调整上述潜在混杂因素进行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日坐姿时长 <4 h 为女 大学生发生跟骨 BMD 异常的保护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然而,男大学生久坐行为与跟骨 BMD 之间无统计学关联(P>0.05),见表 4。
2.4 大学生运动水平与跟骨 BMD 的关系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3e3f60265bd61f7b398a88292664a4df&file=file.jpeg" alt="" />
以跟骨 BMD 值(T值)为因变量(赋值:实测值),以周运动时长为自变量( 赋 值:<90 min=1,90~150 min=2,>150 min=3,并转换成哑变量)并调整年龄、FMI、FFMI、 乳制品摄入、碳酸饮料摄入、茶水摄入、钙剂补充以及吸烟和饮酒情况等跟骨 BMD 的潜在混杂因素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大学生的跟骨 T 值随着每周运动时长的增加而增大,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趋势,且女大学生周运动时长与跟骨 BMD 值呈正相关,见表 5。
以 BMD 情况为因 变量(赋值:BMD 正常 =0,BMD 异常 =1),以周运动时长为自变量( 赋 值:<90 min=1,90~150 min=2,骨质 >150 min=3,并转换成哑变量),同样调整上述潜在混杂因素进行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周运动时长 90~150 min 为女大学生发生跟骨 BMD 异常的保护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男大学生运动水平与跟骨 BMD 之间无统计学关联(P>0.05),见表 6。
3 讨论
4 结论与建议
<strong>结论</strong>:
①在久坐行为方面,本研究显示,在女大学生中久坐时间越长者跟骨 BMD 值越低;日坐姿时长 <4 h 有利于女大学生跟骨 BMD 保持正常。
②但上述相关关系在本研究的男性群体中无统计学意义。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性别效应有关。在 14~16 岁之后,女性骨量积累的速率将逐渐放缓,但男性的骨量仍将大幅增加并持续多年。
③在运动水平方面,研究结果显示,周运动时长 90~150 min 和 >150 min 的女大学生BM值(T值)显著高于<90min 的女大学生,周运 动时长 90~150 min 的女大学生 BMD 异常发生的风险显著低于周运动时长 <90 min的女大学生,但周运动时长 >150 min 的女大学生的 BMD 异常发生风险与周运动时长 <90 min 的女大学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本次研究中,不同周运动时长的男大学生之间 BMD 降低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strong>建议</strong>:①女大学生跟骨 BMD 异常率高于男大学生,且久坐行为及运动水平只与女大学生跟骨 BMD 相关。女大学生日坐姿时长 <4 h、周运动时长 90~150 min 可有效保护跟骨健康,且每日保持坐姿的时间越短越有利于预防BMD异常的发生。
②女大学生中 BMD 异常者高达 59.5%,男大学生 BMD 异常者也达到了 30.4%,学校或有关机构有必要开展针对大学生群体骨骼健康状况的调查并制订相应的预防策略。
<strong>自拟题目</strong>:久坐行为及运动水平对25~30岁男性跟骨骨密度的影响研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