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迪的论文笔记


3.9 虚拟现实技术在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中的应用

<p>&lt;center&gt;<strong>虚拟现实技术在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中的应用 王相飞、周金钰《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42卷第5期</strong>&lt;/center&gt; <strong>研究目的:</strong>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等特点,其优化了大型体育赛事的传播效果。同时,其在大型体育赛事传播的影像制作、传播社交性、设备兼容性等方面存在问题。基于此,从传播技术、行业标准、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虚拟现实技术在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中应用的优化策略。</p> <p>前言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 VR) 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VR首先由VPL Research公司创始人Jaron Lanier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 是指利用电脑产生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仿真的系统模拟环境, 通过为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 使其沉浸在该环境中[1]。 VR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尚不成熟, 在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在2015年10月28日NBA全明星赛勇士队对鹈鹕队的揭幕赛上, VR第1次被应用于大型体育赛事的传播[2]。随后, VR赛事直播被广泛应用到奥运会、美国高尔夫公开赛、ICC国际冠军杯、美式橄榄球赛、美国职业棒球联赛、欧洲杯足球赛决赛等大型体育赛事中。2015年, 我国也在大型体育赛事的传播中运用了VR。例如:蚁视对中国网球公开赛2015年赛季进行了比赛现场的实况VR录播, 并在2016年为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欧洲杯足球赛VR专区提供技术支持;在2017年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 微鲸VR联合体奥动力对该赛季进行了持续6个月的VR赛事直播;暴风体育与CBA开展合作, 进行了相关赛事VR内容的制作和播放[3]。基于此, 笔者拟对VR在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中应用的领域、问题及优化策略进行探析, 为优化大型体育赛事传播效果提供参考。 1 VR在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中的应用领域 1.1 赛事直播 1.2 赛事新闻直播 1.3 赛事游戏 1.4 其他赛事衍生内容的传播 2 VR对大型体育赛事传播的影响 2.1 沉浸传播:“亲身在场”重构时空逻辑 2.2 交互传播:“用户中心”优化受众体验 2.3 全景传播:“原生影像”搭建真实现场 3 VR在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3.1 VR赛事影像制作亟待优化 3.2 VR赛事传播缺乏社交性 3.3 VR设备的兼容性影响用户使用 3.4 VR赛事传播人才短缺 3.5 带宽限制影响赛事的VR传播 4 VR应用于大型体育赛事传播的优化策略 4.1 克服VR传播的技术难题 4.2 增强VR赛事传播的社交性 4.3 建立VR行业统一标准 4.4 建设VR人才培养体系 4.5 解决网络带宽问题 5 结束语 VR的强烈震撼感和浸入感能给受众带来一种更加美好的体验, 为大型体育赛事的传播打造一种全新的态势。目前, 虽然虚拟现实技术在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局限, 但随着VR的日益成熟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 VR将会在大型体育赛事的传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