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迪的论文笔记


11.23 大学体育排球教学中融入“个人与社会责任”教学内容的实验研究

<p>&lt;center&gt;<strong>大学体育排球教学中融入“个人与社会责任”教学内容的实验研究 赵意迎《泰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36卷第3期</strong>&lt;/center&gt; 研究目的: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准实验研究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泰山学院二年级普通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quot;个人与社会责任&quot;培养和排球运动基本技术、战术教学融合的课程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文章框架: 1 前言 在高校体育课程方案中, “个人与社会责任”很少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式提出来, 它更多的是与技能教育、运动竞赛教育和户外运动教育的结合.关于在体育教育中培养提高学生的个人与社会责任, 已有学者进行了研究:Don Hellison (2003) 提出了一个运用体育课程教学来培养责任的框架.他认为可以通过教学策略和通过体育活动来培养责任, 并界定了个人和社会责任的目标: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参与和努力、自我导向以及帮助他人.尊重和帮助他人是社会责任, 而努力和自我导向是个人责任.我国教育职能部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非常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中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 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维护社会正义, 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具有社会责任感.” 个人与社会责任是指一种强调促进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发展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体育课程模式, 它旨在强调体育课程在“提高对个人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 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个人与社会责任课程模式的实施必须借以体育活动作为首要媒介, 它的实施内容与体育课程和教学是对应一致的, 是体育课程与教学整体的一部分.个人与社会责任课程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并在进行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教学的过程中,更加强调采用一些审慎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负责任的行为和态度, 以实现大学体育教学更宽广的教育目标。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泰山学院二年级普通系大学体育排球选修课4个班 (2个男生班, 2个女生班) 的14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生各有一个实验组 (男生36人, 女生42人) 和各有一个对照组 (男生32人, 女生38人) .授课时间为14学时, 每个学时90分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有关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权威资料, 国内学者对体育课程模式研究的论文、书刊等资料. 2.2.2 准实验研究方法 依照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的方法, 安排男女各两组分别被试作为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研究, 前测结果的数据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体育运动知识、技能水平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 而在情感态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个人和社会责任模式”与排球运动技能教学、排球运动竞赛教学的课程整合,设计出个人与社会责任和排球教学相互融合的课程模式, 然后将其与传统体育课教学相比较, 从而评价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 2.3 大学排球教学中“个人与社会责任”课程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个人与社会责任课程模式”教学的主要评价手段, 因为个人与社会责任课程模式的排球教学, 主要是关注排球运动技能和情感行为态度的形成过程. 2.3.1 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问卷调查 学习情感行为态度调查问卷包括认知态度、情感和意向行动三个要素, 并依照Hellison (2003) 的框架为基础, 设计学生用来反思体育课堂行为的核查表和课堂总结卡,让学生清楚他们在每节体育课教学中做得怎么样.教师要及时提供给学生书面的或者口头的反馈, 让学生了解掌握排球运动技能和责任的形成过程, 以实现形成性评价的目的. 2.3.2 学生排球运动技战术水平的形成性评价 排球技战术的教学是教授个人与社会责任的媒介, 具有动态和互动的特征.排球技战术的高技巧性需要学生展示合作互助的精神, 学生的排球技战术水平越高, 就越能学会在排球运动情境中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负责,因此, 学生排球技战术水平所展示的合作互助精神, 可以用作个人与社会责任形成性评价的任务.学生排球运动技能水平的评价主要是采取了“多制式排球教学比赛”的方式为主:简单易行的单项比赛;“不让球落地”的排球赛;三对三或四对四传、垫球过网比赛;三对三或四对四传、垫、轻扣球过网比赛和六人制排球比赛[7]等等.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排球教学中“个人与社会责任”课程模式的设计 (1) 排球基本技术教学与“个人与社会责任”培养为主题取向的课程整合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974e61e6abf201902d5790fcf817046f&amp;amp;file=file.png" alt="" /> (2) 排球基本战术教学与“个人和社会责任”培养为主题取向的课程整合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8193930ba3e9afc427756ae007e8d785&amp;amp;file=file.png" alt="" /> 3.2 个人与社会责任课程模式是排球技战术教学与责任培养的契合 教授个人和社会责任需要时间, 教授学生学习动作技能也是需要时间, 教授责任会挤占教授体育技能的时间.然而, 在排球教学中, 这两方面教学则不会发生冲突,而是使得师生有效地使用时间, 提高学习动作技能的效率.这是排球的技术、战术特点和运动规律决定的. 排球的基本技术和战术 (发球除外) 都是通过参与者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而完成的.在学习排球的过程中, 既要学习基本技术和战术, 又要学会如何与同伴配合、如何为同伴提供更好的发挥技术、战术水平的条件.教授个人和社会责任和教授排球技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不会因教授责任而挤占教授排球技能的时间. 3.3 个人与社会责任课程模式的教学策略 (1) 以学生为中心 (2)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培养的机会 (3) 提供选择学习机会 (4) 让学生练习作出决策 3.4 个人与社会责任课程教学效果 (1) 个人与社会责任课程模式教学对不同性别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p> <p><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25bb76d44feededdcaeeac3a1a7352fb&amp;amp;file=file.png" alt="" /> 从表1中可知, 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个人与社会责任课程模式排球教学之前, 学生在运动知识、情感态度和运动技能的学习效果上不存在差异, 所以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分析.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b05b73b9349e5d934afc88856cba0705&amp;amp;file=file.png" alt="" /> (2) 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和个人与社会责任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5051166d06c76c4019b4070aa306722c&amp;amp;file=file.png" alt="" /> 从表3中可知, 接受不同的课程模式教学前,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排球运动知识、运动技能方面的测试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因此可以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后测成绩表现.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1066610bc27f2aaf1cce703bbc83e358&amp;amp;file=file.png" alt="" /> 由表4可知,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后测排球运动知识、运动技能两个方面成绩差异不存在显著性, 说明个人与社会责任模式与传统模式对学生在学习排球运动知识、排球运动技能方面的学习效果的影响是相同的, 这也再一次验证了这一课程模式是排球技战术教学与责任培养的契合. 由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情感行为态度前测成绩差异具有显著性 (t=2.58, p=0.013) , 所以对其后测成绩采用方差分析.首先进行组内方差显著性差异检验: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e0b88d0af93cfd7e88de704abe9161c9&amp;amp;file=file.png" alt="" /> 由表5可知,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情感行为态度组内差显著性差异检验未达到显著水平 (F=4.06, P&gt;0.05) , 符合组内方差差异性的基本假设,可以进一步使用方差分析来检验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情感行为行为态度得分.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f3f8a168715a4a378e38ac4d94695ae6&amp;amp;file=file.png" alt="" /> 由表6发现分别接受这两种课程模式的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 其后测情感行为态度成绩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F=6.453, P&lt;0.05) ,实验班的情感行为态度学习效果优于对照班 (239.07&gt;199.83) .因为在个人与社会责任模式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创设了一个培养责任和排球技战术练习为一体的教学氛围, 丰富的课程设计, 灵活多变的施教策略, 自然吸引了学生挑战的欲望和上体育课的兴趣. 4 结论与建议 (1) 高校排球教学和个人与社会责任培养的融合的课程模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2) 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观念、需要、兴趣和想法, 融洽关系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个人与社会责任课程模式的前提. (3)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够足多的选择学习、练习机会, 学生就能学会做出合理的选择, 做出更多的负责任的行为.因此, 为学生提供选择是创建培养个人和社会责任的氛围的基础. (4) 形成性评价是评价个人与社会责任感责任如何形成的, 而不是评价教授责任的目的, 因此, 形成性评价是个人与社会责任课程模式实施的保障.</p>

页面列表

ITEM_HTML